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144期第1版
 
2009年第144期第2版
 
2009年第144期第3版
 
2009年第144期第4版
 

金匮肾气丸”与“桂附地黄丸”的异同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毛进军
     “古方“金匮肾气丸”与今之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是同中有异,而古、今之“金匮肾气丸”与“桂附地黄丸”亦是同中有异,当明确区分之:古方“金匮肾气丸”即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 崔氏八味丸”,由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炮附子八味药组成。
     今之中成药“桂附地黄丸”,其方药就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桂附八味丸”,此方与古方“肾气丸”方药的主要差别就是将“肾气丸”中的“桂枝”易为“肉桂”,并且稍加大肉桂及炮附子的用量;其主要功能与古方“金匮肾气丸”相同,也是温补肾阳。
      两方功能虽同,但各自的主治还是有细微差别的,其差别就在于方中的“桂枝”与“肉桂”之功效不尽相同。
      古方“金匮肾气丸”中有桂枝,桂枝乃肉桂树的嫩枝,采摘于春天万物萌动之时,得春天生发之气较盛,故有生发宣通之性,而其性温又有温通助阳之功;所以,桂枝与附子相伍可使肾阳得助、咳喘得平、小便得调、阴阳得和。故该方主治肾阳大虚,肾气不足,气化不行,腰痛脚软,肢体水肿,少腹拘急,腹胀成蛊,小便不利,痰饮咳喘、消渴等。
      “桂附地黄丸”中有肉桂,肉桂为肉桂树近根之树皮,辛甘大热,性能下达。甘热可益火消阴、温里祛寒,味辛善行血中之滞,性能下行又能入下焦而补肾阳、引火归元。所以,该方重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唐·王冰),温补命门之火的作用较强;对于命门火衰的虚火上浮,肾不纳气而喘急欲脱,以及下焦虚寒甚所致之腰重足肿、下半身冷重、小便不利或反多,消渴等证候更为适宜。
     现代研究证实,古方“金匮肾气丸”及“桂附地黄丸”皆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改善脂肪和糖代谢等作用,可以据证常服。
      今之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是在古方“肾气丸”的基础上加牛膝、车前子共十位药而成,实际上是南宋医家严用和《严氏济生方》中的“加味肾气丸”,即“济生肾气丸”,主治因肾阳虚而气化不行、不能运化水湿之证。加牛膝、车前子主在通利小便,车前子可行气分之水,牛膝可行血分之水、又补肾而开少阴之窍;两者相伍,既可利水消肿,又无损于真元之气。故该药主治侧重于肾阳不足、气化不行的小便不利,腰重脚肿,或全身水肿等证侯。该方对于心力衰竭、肾病等属于肾阳虚衰所致的水肿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古、今之“金匮肾气丸”与“桂附地黄丸”虽然同是温补肾阳之品,但其主治有所侧重,所以在遣方用药上,应当选择对症之品,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不要将此3种药物混为一谈。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