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甲型H1N1流感临床治疗专家组在京举行甲流中医诊治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对甲流重症患者和危重症患者,中医药临床治疗以凉血与补气为主。下一阶段中医药专家组将根据患者的症状,依据中医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理论,找出临床中中医药可以发挥作用的关键点,明确中医早期干预的时间。 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王玉光介绍,自10月我国甲流重症病例增多后,北京地坛医院已收治47例危重症病例和75例重症病例,大部分患者在病程第三天到第五天就开始使用中药治疗。王玉光说,我国重症甲流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国外患者基本相似,但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常常会表现为不同的中医征候。他在总结了国内17例甲流死亡病例后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对提高整体医疗水平、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姜良铎教授认为,虽然目前仍不清楚甲流由轻症发展成重症、危重症的决定因素或关键指征,但在治疗甲流重症患者、危重症患者时,在使用清热解毒胶囊等的基础上,可以早期使用补气药,以固护肺气。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刘清泉根据到全国各地参与重症甲流患者会诊的临床治疗经验介绍,从“气不摄血”角度进行治疗,重用人参、西洋参等补气药,临床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燕萍分析说,从甲流死亡病例的临床症状、尸检结果看,患者常常伴有出血性肺炎的症状,且咯血稀薄为重症患者的一个特点。从中医角度看,此症状被认为是“血不行经”,应遵从活血、凉血的治疗原则。 与会专家指出,自我国出现甲流疫情以来,卫生部先后颁布了3版甲型H1N1流感的诊疗方案。但在一些地方公布的诊疗方案中,中医药治疗方法并未得到应有体现。随着甲流患者的收治逐步从传染病医院扩大到一些综合医院,医疗机构对中医药参与重症甲流患者救治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