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143期第1版
 
2009年第143期第2版
 
2009年第143期第3版
 
2009年第143期第4版
 

服务移民 保障民生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访淅川县卫生局局长肖国明
本报记者  王 平  乐 山
    再过4年,一渠甘甜、清凉、洁净的丹江水就会沿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等中原城市一路北上,穿越河北流向北京,届时,沿线居民将喝上干净的水了。然而,16.2万淅川人为此要离开故土。
    丹江口库区移民涉及河南16.2万人,全部集中在淅川县,如此大规模集中移民在新中国的移民史上尚属首次。
    2009年8月,试点村移民搬迁工作顺利完成。在今后的两年内,16.2万人的移民工作将全部完成,移民将被安置在“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的多个地市(河南省内),涉及到多个市、县。
    在试点村移民搬迁期间,淅川县卫生系统为移民医疗保障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日,记者就相关工作采访了该县卫生局局长肖国明。
不计成本做好移民医疗保障
    记者:今年的试点村移民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卫生系统在这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肖国明:移民工作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淅川县十几万人民为了全国大局,离开故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移民当中有很多老、弱、病、残及孕产妇,如果他们的医疗保障措施不到位,将会影响到移民的情绪乃至社会稳定,更会直接影响到“南水北调”的顺利进行,所以卫生系统在这一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截至今年秋季,我县圆满完成了8个乡镇10个村共10630人的移民工作。我们从讲政治的高度予以高度重视,不计成本为移民做好医疗保障工作,未发生任何疾病流行和因病影响迁出的事件。
    记者:具体都做了些什么?
    肖国明:移民搬迁之前的一个星期内,我们组织各移民村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带着诊断设备,深入到移民村各家各户,开展体检和卫生防病科普宣传教育,共筛查出特殊护理对象280人。
    在移民搬迁的前一天,我们的搬迁医疗救护队再次深入农户,对之前筛查出的特殊护理对象做了一次全面预检。
    搬迁移民临上车之前,我们的搬迁医疗救护队第三次对特殊救护对象进行检查,对重症病人,我们派车直接将其送往医疗单位就诊。
    在移民到达迁入地之前,我们的救护队全程护送,并发放防中暑药和防晕车药。而且这一切都是免费的。此次搬迁,共14个县乡医疗单位参与,出动人员808人次、车辆546车次,救护病人2472人,支出费用9.7万元。
后续工作仍然存在诸多困难
    记者:这些费用都由谁来承担?政府财政有专项支出吗?
    肖国明:服务移民的医疗药品费、出车耗油费、人员补助费等,现在全部由医疗单位垫支。财政有这方面的费用,相信很快就会到位。
    记者:这项工作对卫生系统有什么样的影响?
    肖国明:淅川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首先,在前期费用垫付上,对于一些经济效益欠佳的医疗单位来讲,是个不小的压力。其次,服务移民抽调的医务人员较多,而且都是各科室的业务骨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单位的正常业务开展。再次,我县的救护车较少,服务移民调用大量的救护车,使我们的日常急救工作更显力量不足。
    记者:面对这些新的情况和压力,你们如何应对?
    肖国明:县委、县政府已经就相关工作进行研究,明年应该会对卫生系统有更大的投入。但是仅仅依靠淅川县的力量还是不够的,我们希望上级政府部门对淅川县的移民搬迁工作给予更大的支持。
    同时,我们会更加努力,紧抓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我省实施五大工程的契机,大力发展卫生事业,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