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黄建始教授 甲流就像一场风暴,席卷全球,其严重性虽不至于导致人人自危,却也牵动了几乎所有人的神经。从疫情进展、疫苗接种到防治方法,甚至一切标有防甲流功效的稀奇古怪的产品都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但不得不说,有些时候,关心不当就会乱,而这个“乱”是我们齐心协力防控甲流的人员不希望见到的。 在面对甲流时,不仅政府、专家需要有清醒的态度;媒体在传递信息时,百姓在分辨真伪时,也都得保持理性清醒的头脑。 当一个陌生的疾病突然袭来,如果没有及时、准确、可靠的防控信息,人们最容易因无知而恐惧;因恐惧而失去理性;因失去理性而做出南辕北辙的错事。历史上就不乏这样的先例。 在1665年到1666年的鼠疫大流行期间,英国主流社会认为狗和猫是鼠疫大流行的原因。于是,伦敦市长命令全面捕杀全市的家狗、家猫和野狗、野猫。结果可想而知,老鼠的天敌猫被捕杀之后,鼠疫变得更严重了。如今看来,这样的做法无疑有些愚蠢;但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到,政府的正确决策在一场抗击疾病的战役中,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值得庆幸的是,2003年非典过后,我国的公共卫生防御体系正在日趋成熟:反应速度更快了,信息更新更及时了,措施更有针对性了……但有没有可能做得更好?比如,面对瞒报这样的敏感字眼,如何平息老百姓的疑虑?所有这些,我不好妄下定论,只能说,进步空间总还是有的。专家要科学理性地传递信息 如果说,政府在这场抗甲流战役中处于主心骨的位置。那么,医务人员等专业人士则是围绕在主心骨周围最强有力的左膀右臂。 这次疫情相对较低的病死率,安抚了不少人的心;但同时,其迅速蔓延之势,也会让人心里有些惴惴。如何平复这两种相反的情绪,让民众做到“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重视敌人”?恐怕最重要的就是专家科学、理性地传递相关知识了。 除了知识普及,专业人员的研究结论,在确定应战甲流的方向上也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就目前而言,我觉得我们应该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所谓清醒、理性地对待也是这个意思,即在保持正常工作程序的前提下,不要畏惧、提高警惕,观察它的发展。百姓须学会理性地分辨。 有需求就有市场,各种防甲流产品的出现也印证了这一真理。但不同于其他产品的是,这一市场中充斥着一些浑水摸鱼、准备大发一笔横财的人。比如,不久前,一则防甲流口罩在天津研制成功的消息有模有样地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可很快就有国家流感中心的专家出来辟谣。此外,许多与抗病毒毫不相关的产品,也都在努力跟甲流套近乎。一时间,从日化、家电到食品,甲流俨然成了商品必备的广告语。 如此纷乱的局面,相关部门和不良企业固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民众学会理性分辨,不要人云亦云也尤为重要。要知道,在这种涉及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的大事上,真正有效的信息必然要由权威部门发布。相信这些不知出自何处的吹嘘之词,还不如管住嘴、用好腿、不吸烟、不喝酒,提高自身抵抗力来得有效。 总之,每个人都该对自己在这场甲流阻击战中的地位有个清醒的认识,就像那个著名的木桶理论,最短的一块板很可能会决定整场战役的结局。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把属于自己的那块板维护好,为打好这场硬仗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