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宏伟 通讯员 袁子惠 “这次在四川江油的经历,让人难忘。能尽自己的能力,真真切切地为灾区人民尽一份力,我感到很欣慰……”12月9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朱清海说起此次在江油进行医疗支援的经历时,很是自豪。 “5·12”地震过去一年有余了,灾区的重建需要全国人民持续的帮助。8月中旬,河南省卫生厅决定在全省医疗系统选派人员,作为第六批抗震救灾医疗防疫队,前往四川省江油市进行对口支援。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和驻马店市中医院的4名年轻技术骨干被选中。他们分别是: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朱清海、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曹海英、儿科副主任医师袁俊梅,驻马店市中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存富。 灾区条件很艰苦 9月4日下午,河南省支援江油市第六批医疗防疫队的13名队员到达江油。队员们一进驻江油市中医院,就立即投入了“战斗”。 江油市中医院在“5·12”地震中受损严重,病房楼和门诊楼都遭到严重损害,成了危楼。出于安全考虑,该院搬至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内。由于房屋有限,大都是一两个科室的二三十名医务人员挤在一间板房内。狭窄的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有时甚至连站的空间都没有。 在灾区3个月的时间里,队员们住在一条马路上的临街门面房里。夜晚,来来往往的汽车喇叭声,异常刺耳。刚到当地的一个星期内,其中有4个人几乎夜夜失眠。在最初的半个多月里,那里气候、饮食等,让北方来的队员们很不习惯,几个人产生了水土不服,经常感到身体不适、腹泻。 虽然当时距“5·12”地震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还是余震不断。队员们在江油期间,4.8级以上的余震就经历了5次,最大的一次余震达5.3级,而且多发生在夜间。他们常常忐忑不安地度过了又一个不眠之夜…… 他们成了“主心骨” 虽然工作、生活条件很艰苦,但队员们都十分珍惜这次得之不易的机会,尽自己最大能力搞好援助工作。由于技术过硬,他们被当地医务人员称为“主心骨”。 朱清海是医疗支队的队长。在3个月的时间里,他为患者实施了40余例大、中型手术。其中左肝叶切除手术、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晚期胃癌联合脏器切除手术等难度较大,但患后术后恢复很好,很让当地同行敬佩,更让患者及其家属感激不尽。 曹海英是妇产科医生。在她负责实施的20余例复杂手术中,没有一例出现并发症。一名病人出现双胞胎术后大出血,得知情况后,曹海英立即赶到现场,经过2个多小时的抢救,病人转危为安,子宫保住了。该病人的家人对曹海英感激不尽,握着她的手说:“河南的专家真了不起!” 袁俊梅是儿科医生,当地这方面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在援助期间,袁俊梅除给当地患者进行诊治外,还和江油市中医院的儿科医务人员充分交流,为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在3个月时间里,袁俊梅查房共计1000余人次,疑难病例诊治、危重病人抢救20余人次,举办讲座15次。当地患者和医务人员给予其高度评价。 李存富总是忙忙碌碌,几乎每天都从清晨8时忙到深夜11时。在他治疗的患者里,一名40余岁的农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名男子身患肝硬化,并且消化道大出血,出现休克症状,经过抢救,转危为安。脱离危险的患者提出了一个请求:死后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去。当李存富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时,该男子动情地说:“是因为你们河南人感动了我……”原来,这名患者家住江油市农村。在地震当中,他们村遭到了很大的损害。地震后,作为对口支援的省份,河南省委、省政府给予了江油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援。现在,该男子家的村庄里还住着来自河南的援建人员。 生命因奉献而精彩。这次在江油的援助经历,不仅给灾区人民带去了河南人民的温暖和爱心,也让每一名队员收获了许多的欣慰和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