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军 50出头,正攀事业高峰;60余岁,或享安乐晚年。但对于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的陈月仙医生、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苹果园门诊部的赵菊先医生来说,她们的人生轨迹却注定与凡俗不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们仍然牵挂着病人们,渴望燃尽最后的一份热血,只为着将健康和爱意传递给更多的人们。 这样的爱意殊不简单。试想一下,现代城市的钢筋丛林,认识一下身边的邻居都很困难,更何况是数百名情况各不相同的病人,这需要付出多长的时间、具备多大的耐心?再试想一下,简单的伤风感冒都能让普通人对积极的生活退缩不前,何况是重病折磨、面临昏迷之中,没有对事业的虔诚,没有对人间的大爱,怎会有这样的超脱。在这里,我们看到,爱表现为人生的风骨。 爱需要表现为人生的风骨。好事者说,这是一个失去平衡的时代,统一的精神价值、道德示范崩塌,只有物质与欲望才能让人生变得踏实,因此就要竞争、竞争再竞争。岂不知,失去平衡,意味着巨大的希望与机遇,借助这个伟大的时代,弱者变强,强者更强,人们可以生活得更为乐观、更为积极。这样的竞争只能是合作基础上的竞争,这样的合作只能是根子上的惺惺相惜,这样的惺惺相惜只能是爱的坚韧之风骨。 爱最难表现为人生的风骨。我们总是天真的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有人总会心甘情愿、毫无所求地付出,即使他面对的是抢白、冷遇或是阻挠。岂不知,人心的柔弱与坚韧之处,就在于他们需要反馈、需要回音。除非天生圣人,有多少凡夫俗子会在善意遭遇冰冷之后仍然斗志昂扬。我们只能像西方人已经做的那样,认识到爱的重要,善意建设大爱,让爱的涓涓细流终汇成荡涤一切浮尘的海洋。 爱总能表现为人生的风骨。有些人总是容易简单地认为,这是一个大师消失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道德失范的时代。岂不知,危难时期总有大爱彰显。汶川地震中有将幼弱覆于身下的教师、母亲,非典时期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一线医护人员。就是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也总能看到,是排成一线的大学生组成的人墙,将几乎被急流卷走的幼儿救出险境;是白衣天使们十几小时甚至几天几夜的持之以恒,生命才得以复苏。 斯人虽逝,风骨犹存,两位医生以其自身的超越,诠释了人作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