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伟强)“有了这些先进的诊疗设备,乡亲们看病就方便多了,我们给乡亲们看病也更有底气了。” 荥阳市大王村卫生所的年轻医生们告诉记者。 “为全市1318所标准化村卫生所配备基本诊疗和健康教育设备,确保群众就医‘小病不出村’,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题,是郑州市委、市政府2009年为民办理的‘十大实事’之一。”郑州市政府副市长刘东在为荥阳市新建标准化村卫生所配送诊疗设备时表示,“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乡镇卫生院急救能力和村卫生所诊疗能力,不断完善新农合,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全市农村卫生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服务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据介绍,郑州市已连续两年将建设标准化村卫生所列入为民办理的 “十大实事”内容。2008年至2009年度,郑州市已累计投资9226万元,完成了1318所标准化村卫生所的建设任务。新建的标准化村卫生所业务用房面积均在100平方米以上,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健康教育室五室分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并且以县(市)、区为单位实现了规划、布局、外观、标识四个统一;由村委会无偿提供建设用地,实现了产权明晰、管理规范。 在积极推进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村卫生所的卫生服务能力,2009年郑州市又筹集资金2400多万元,为全市1318所已建设完成的标准化村卫生所每所配备34件价值约2万元的基本诊疗和健康教育设备,包括诊断桌椅、输液椅、观察床、药品柜、紫外线消毒设备、电脑、电视、DVD等,满足了村卫生所开展基本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需要,为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 “围绕‘健康郑州’建设,市委、市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卫生建设,极大地提升了村卫生所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使农村卫生服务的网底更加坚实,广大农村居民进一步享受到了更加安全、有效、便捷、舒适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实现了农民群众‘小伤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乡,大病基本不出县’的目标。”郑州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