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杞县卫生局局长李远清 □本报记者 王 平 乐 山 因为“杞人忧天”这一成语,让人们记住了杞县这么一个地方。杞县是一个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卫生事业算不上先进,但是近几年杞县的农村卫生工作确确实实取得了长足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杞县,专程采访了卫生局李远清局长。李远清的一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没有太多的荣誉,我们是实实在在干工作的,我们始终把民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借助五大工程,让老百姓看得好病” 记者:李局长,杞县的卫生工作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请您介绍一下基本情况。 李远清: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我县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服务条件进一步增强,面貌焕然一新,已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县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传染病病区建设项目和县疾控中心实验楼建设项目都如期完工交付使用。其中县人民医院病房综合楼建设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为建国以来我县单体投资数额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的项目。 近年来,21家乡镇卫生院已经全部改建或新建一遍,其中有一半卫生院进行了第二轮建设,目前在硬件建设和设备投入发面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在596个行政村当中,已经有110个村建成了标准化卫生所,并通过验收投入使用。 记者:如您所讲及我们所见,杞县卫生事业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我们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李远清:杞县是豫东地区的大县,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高,医疗卫生事业底子薄,发展“欠账”太多,确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们希望,能借助五大工程的机遇,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步伐,争取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办好新农合,让老百姓看得起病” 记者: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在杞县这些问题解决得怎么样? 李远清:完全解决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确实有了很大程度的缓解。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新农合制度的实施,二是基层卫生事业发展了。 参加新农合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09年我县进一步加大了新农合政策宣传和筹资工作力度,全县农民参合率由2008年的82.07%提高到89.08%,90多万农民参加了新农合。 记者:您认为如何才能做好新农合工作? 李远清:目前国家的投入不断加大,农民群众参合的积极性已不是问题了,最重要的问题是做好新农合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安全。 我们对新农合监督人员提出明确要求,每个月必须有工作报告,对当地的新农合运行情况作出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力所能及,保护好村医的积极性” 记者:我们注意到,杞县自前年开始,暂停或暂缓了对村医的一切收费,这是怎么回事? 李远清:确实是这样的。杞县的经济水平不高,村医们的经济收入也比较低,加之新农合制度的实施,许多患者流向了卫生院和上级医院,村医的业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他们的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 我们知道,村医是比较艰苦的,没有工资、没有养老、没有社会保障,而农民又离不开村医,新农合制度的实施也需要村医的配合,所以我们必须力所能及地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从2008年初开始,我们县卫生局已报请县领导支持,与其他各部门协调,暂停或暂缓了对村医的一切收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