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人群趋向年轻化,在发达地区已跃居女性易患癌症的首位。据文献报道,早期乳腺癌合理治疗的5年生存率可达90%,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是治疗乳腺癌的关键。近年来出现的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检查技术使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与诊断准确性得到了明显提高,特别在中老年妇女中更显著,其优越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国内应用逐渐增多。 自1969年首创钼靶X线管进行乳腺摄像的半个世纪以来,乳腺癌的死亡率逐年下降,同时5年来生存率明显上升,分析原因主要是世界各地广泛开展的乳腺钼靶摄影的普查工作发现了大量早期乳腺癌,使早期乳腺癌在全部乳腺癌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多。至今该技术仍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最佳方法之一。目前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数字化乳腺钼靶片已逐步取代了普通胶片钼靶片。根据文献报道,乳腺癌约50%以上以微小钙化灶为特征,特别对于临床上未扪及肿块的普查患者,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成像技术呈现出更大的优势。这有助于健康体检中检查发现微钙化的患者及时得到手术治疗,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 数字化乳腺钼靶片与普通钼靶摄片相比有以下特点:1.放射剂量从普通钼靶片的20mGy以上降至10mGy以下,甚至达到3mGy,大大降低了射线对身体的影响。2.与传统的钼靶片相比,数字化乳腺钼靶片具有保存方便、检索快捷、易于交流等优点。3.经计算机处理的乳腺钼靶片能识别出隐藏的诊断信息。通过对纹理特征、空间、灰度、频率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放大和改变对比度等方法对可疑部位初步定位,使微小钙化灶能清晰显示,提高了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使诊断水平得以提升;同时其成像更为清晰,减少了传统摄片过程中因曝光过度或过弱等因素而产生的废片;它具有较低的重复检查率且无伪影,其重检率为传统乳腺摄影的11.5%~13.8%。4.适合乳腺钼靶检查的人群为中老年妇女,她们以脂肪型乳房居多,而数字化乳腺钼靶片对乳腺癌肿块的检出阈值为2.1mm~2.6mm。相比其他检查,它是比较实惠的检查方法。5.可对临床未扪及包块的乳腺癌提供术前定位,为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及切除微小病灶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 乳腺癌在钼靶X线片所见可分为主要征象和次要征象两大类。前者包括肿块、局限性致密浸润、恶性钙化和毛刺;后者包括皮肤增厚、酒窝征、乳头内陷、漏斗征、血运增加、阳性导管征、瘤周水肿环及彗星尾征。具有2个或2个以上主要征象,或1个主要征象加上2个以上次要征象,乳腺癌的诊断可基本成立。唯一的例外是钙化,当钼靶片表现为典型的恶性钙化,虽无其他恶性征象相伴,亦可临床诊断为乳腺癌。另外影像学诊断参考美国放射学会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根据影像的有关特征(包括结节、结构紊乱、局部浓集、微钙化等基本改变),采用0级~Ⅴ级的诊断分级,具体如下:0级——建议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Ⅰ级——无明显异常、Ⅱ级——良性病变可能性大、Ⅲ级——可能为良性但不确定、Ⅳ级——可疑恶性病变或不除外恶性病变、Ⅴ级——高度提示恶性病变或恶性病变可能性大。 国内学者认为,我国应从35岁开始,为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人实施乳腺钼靶普查:1.临床或自检发现乳腺有异常,包括局部增厚、结节、乳头溢液,或乳房较大、临床触诊不满意时;2.30岁以上女性且直系亲属有乳腺癌家族史时;3.曾有乳腺良性病变史,如增生、纤维瘤、积乳囊肿、导管内乳头状瘤等,或对侧为乳腺癌患者。 对女性进行定期普查,有利于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预后。作为乳腺癌早期发现的关键技术,数字化钼靶摄影具备高清晰度、高分辨率、低剂量的优点,这使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在乳腺癌的人群普查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刘薇,主任医师,郑州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郑州市女职工标兵,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称号;现任中国抗癌协会会员、郑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她从事乳腺外科20余年,在国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参与编写专著1部。多年来致力于乳腺疾病的诊疗和科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乳腺癌的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综合治疗。 联系电话:刘 薇 136137172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