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136期第1版
 
2009年第136期第2版
 
2009年第136期第3版
 
2009年第136期第4版
 

适应深化医改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省卫生厅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处  孙 韬
    开栏的话:走出国门,吸收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有益于实现新跨越。为体现省卫生厅“走出去”战略指示,本报特开辟栏目“走向世界  开阔视野”,以飨读者。
    根据厅党组统一安排,河南省卫生厅机关和省直医疗卫生单位高层管理第一批赴新加坡培训学习班一行14人,于11月1~15日在新加坡南洋创新管理学院培训学习。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及考察,学员们受益匪浅,深感厅党组选派省直管理人员外出集中培训决策的正确和及时。新加坡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制度及医院管理方面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医疗保障体系方面,他们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不论医疗费用还是医疗保险,政府都有明确补贴标准,保证居民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建立了以保健储蓄计划为基础,健保双全计划和保健基金计划等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确保每位居民不论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如何,都能享有良好的医疗服务。
    医药卫生体制管理方面,新加坡一是建立公立和私立医院两种所有制医院相互竞争的机制,供患者自行选择。二是新加坡医院不存在药品虚高定价、过度用药等问题,医院药品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0%左右。三是新加坡政府发现公立医院的管理弊端后,及时进行重组,重新激发了公立医院的生机与活力。四是卫生行政部门只是从宏观上、法律法规上进行调控。新加坡有较完善的逐级转诊制度,私人诊所、社区医院、综合医院、专科中心等医疗网络健全完善,分工明确,运转平衡良好,提示我们通过合理的体制和制度建设,可以有效避免我国目前医药费用较高、患病不论大小轻重都往大医院挤的尴尬局面。
    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方面,“以病人为中心,处处为病人着想”的思想理念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他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在医院的服务、设施、环境和管理等各个方面。一是在医院文化建设方面,新加坡每个医院都能围绕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思路开展工作。医院管理层为临床服务,临床工作为病人服务,千方百计满足病人需要。二是在以科学的理念优化医院管理方面,新加坡医院的管理目标远大而又务实,没有过多的形式。各医院都非常重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生活,引导员工树立“以院为家”的价值观念,提倡员工做医院的“大使”,为维护医院的形象做有益的事情。三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新加坡医院较好地体现了优化组合、优胜劣汰。各级各类人员层次清晰,岗位与责任分明,一方面体现在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工作岗位和责任分明,如门诊挂号分诊、病房一般性文字处理和医院一般性服务工作岗位使用非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避免人才浪费,降低医院成本;另一方面不同专业技术岗位分工清楚,医师、护士、治疗师、药剂师等各尽其责。
    新加坡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经验提示我们:一是服务质量是医院参与市场竞争的根本,各级各类医院都应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医护人员应该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对病人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强化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意识,处处为病人着想,尊重他们的权利和隐私,尽一切可能为他们提供文明周到的服务。二是提高管理水平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医疗卫生机构在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强化制度建设、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医院的主要管理者在医院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新加坡的医院主要领导都是精通管理的专家,他们对医院管理思路清晰,不仅对各专业的工作和发展情况心中有数,而且更注重医院管理的整体协调发展,处处体现出整体优化、资源共享的先进管理思想。在我国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医院的主要管理者除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必须懂管理会经营,在医院目标、发展方向、优质服务方面有着清晰的思路,才能保证医疗卫生机构的良性发展,其综合协调能力和管理才能也是适应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