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135期第1版
 
2009年第135期第2版
 
2009年第135期第3版
 
2009年第135期第4版
 

让心不再“颤抖”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漫话房颤射频消融术
  41岁的刘女士,最近总觉得心慌、乏力、胸闷、气短。以前,她里里外外一把手,什么农活、家务活都能干;可如今,稍微一活动就难受得很,不要说干家务,连日常饮食起居也困难。这一天,她慕名从村里来到郑州市七院看心内科专家门诊。经袁义强博士检查,才知道自己患了心房纤颤(简称房颤)。她带着满腹的疑问与袁博士展开了对话。
  刘女士:袁大夫,啥是心房纤颤?俺咋就得上这病了?
      袁义强:房颤是由异常的心房电生理活动及传导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心律紊乱。正常的心脏电生理活动由窦房结发出“指令”,依次传导到房室结、心房和心室,心跳节律规整,每分钟60~100次,称为窦性心率。而房颤时,心脏电生理活动则由心房发出,频率每分钟350~600次,节律紊乱而不规则,心房处于丧失功能的“颤抖”状态,称为房颤。
  从房颤的发病原因来看,一部分由心脏的器质性病变引起,如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引起心房扩大或结构改变;还有一部分患者是在胚胎发育期,左心房肺静脉存在自律细胞,能自动生发电生理活动,在一定应激状态下诱发了房颤。房颤在整体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4%~1%,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持续时间逐渐延长,症状逐步加重,康复的可能性逐渐减小。
  刘女士:房颤有啥症状和危害?
  袁义强:房颤常见的症状主要是心慌、气短、脉搏极不规则。长时间房颤,心脏扩大,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以致出现呼吸困难和心力衰竭症状。长期房颤,血液瘀积于心房,形成血栓,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动到大脑、四肢和躯干,引起血管栓塞,如脑栓塞、器官栓塞等。房颤发作可降低心脏功能的30%,使心脏病病人死亡率增加两倍,其危害不容忽视。
  刘女士:那房颤咋能及时发现?怎样治疗呢?
  袁义强:房颤发病时心房节律快而不规则,心电图呈锯齿样改变。根据发作时间和转归,房颤可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阵发性房颤,大部分在48小时之内可以自动转复;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发病超过7天不能自动转复,必须采取治疗措施。
  房颤的治疗有三种。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症状和并发症,常用药物为胺碘酮(控制心房和心室率)、美托洛尔(控制心室率)、华法林(预防血栓形成),不足之处是不能根治,长期用药有副作用。外科手术治疗是采用迷宫手术法,将心房划成许多条块,阻滞电生理传导,在心房形成微小的折返;不足之处是创伤较大,风险较大,治疗的同时心房的功能也大大降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针对房颤的病因进行治疗;基本原理是在电生理传导活跃和频繁的肺静脉口,通过三维标测,呈串珠形布点(分区),通过释放射频消融电流,打消异常电生理传导,步步推进,最后把异常电生理活动“逼”进肺静脉,阻滞其传出。
  刘女士:那跟以往的治疗办法相比,射频消融法有啥优点呢?
  袁义强:射频消融法对心房的损伤较小,患者痛苦小,大部分患者(90%)能一次根治,3~5天就可以痊愈出院了。
  刘女士:这种新技术治疗效果怎样?
  袁义强:国内1998年最早开展此项技术,郑州市七院自2005年在省内率先独立开展该项技术,讫今,已先后为50余例房颤患者独立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为方便房颤病人就医,郑州七院专门开设了房颤门诊,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坐诊,接诊房颤病人并解答相关治疗难题。
  74岁的张老先生5年前在医院检查发现患阵发性房颤,一直口服美托洛尔、地高辛和华法林进行药物治疗。两个月前,出现间断头晕、心慌,到某医院做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心房持续纤颤。前不久,他慕名来到郑州市七院找我诊治。我分析了张老先生的病情,征得张老先生和家属同意后,为他做了射频消融术,最终使困扰张老先生长达5年之久的房颤得以根治。
  袁博士一席话,解开了刘女士心中的疑团,打消了她心理上的恐惧,她当即决定在郑州市七院心内科做射频消融术。袁义强博士亲自为她手术,5天后,刘女士顺利痊愈出院,一家人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欢笑。
房颤患者就诊小贴士
  推荐专家
  袁义强  郑州市七院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博士、业务副院长,在省内率先开展并独立完成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术50多例。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于 力   郑州市七院主任医师、心内科主任、“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专家组”主要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咨询电话
      房颤门诊68855705(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心内科:68972679  68989591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