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召陵区召陵镇中心卫生院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戴 俊 通讯员 徐韶伟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之际,漯河市召陵区召陵镇中心卫生院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CE彩超等先进医疗设备才落户卫生院不久,总投资100万元、总建设面积1200平方米的3层医技楼已于近日正式开工建设…… 艰苦创院 稳步发展 召陵区召陵镇中心卫生院的雏形是建国初期的召陵镇中心卫生所,当时只有2名民间医生、2间草房、1个药箱;没有正规的诊室和病房,医生常背起药箱走村串户看病,甚至服务到田间地头。1956年,更名为召陵镇中心卫生院,拥有草房5间、职工12人、1个听诊器。上世纪80年代初,瓦房10间,院内杂草丛生,只有3个听诊器、2台血压器、1台心电图机;由于病房少且简陋,许多病人只能站在院子里或在自己的三轮车上输液。直到1995年,在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经多方筹资,该院从原来的旧址迁到现址,并建起了5层病房大楼。2005年,又将原镇派出所办公楼改造成门诊楼,卫生院由原来的占地5亩发展到10亩。目前,该院的职工由17人增加到65人、住院床位由12张增加到60张、固定资产由10万元增长到1000余万元,开设内、儿、外、骨、妇产、眼、五官、皮扶、前列腺、理疗、化验等10多个临床医技科室,医疗设备齐全、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我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卫生院能发展的这么快、这么好啊!”在记者采访中,在卫生院工作了30多年的老职工——外科主任穆文坦,感慨万千地对记者说。 创新思路 服务百姓 “卫生院要改革要发展,关键是创新思路”召陵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关志宏如是说。 1995年,召陵区召陵镇中心卫生院迁院时,不少职工认为是瞎折腾。召陵区卫生局领导通过召开全院职工座谈会等形式,与职工进行交流、沟通,帮助职工们看到医疗设施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健康保健和就医需求的形势,帮助职工理清了思路,建起了当时在漯河市乡镇卫生院中楼层最高最漂亮的新病房大楼,有力地改变该院的落后面貌。2007年卫生局将某县级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关志宏作为人才引进到该院担任院长以来,该院的发展如虎添翼。三年来,关志宏院长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科学管理、不断创新,并结合开展医院管理年、温馨服务年等活动,提出了“向质量要效益、以服务谋发展”,“人才兴院”发展思路。该院广纳人才,严把医疗质量关,掀起了更新服务理念、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的高潮;采取硬件升级与人才建设、科学管理、医疗质量同时抓,加强人才培养,不断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省市级医院进修学习;推行高岗添土原则,工资奖金与职工的专业职称挂钩,鼓励职工积极考职称,鼓励无学历人员通过自考的方式获得文凭;近三年中该院已有18人通过自考获得了大专以上学历。职工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了职工间的团结协作,促进了医务人员与患者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更有效地促进了医疗技术的服务质量的提高,构建了良好的和谐的医患关系,实现了该院的和谐发展。 据介绍,近几年来,召陵区召陵镇中心卫生院通过多方筹资,添置了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500毫安拍片透视机,多普勒诊断仪、B超、心电监护仪、麻醉呼吸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为给群众提供更好更舒心的就医环境,该院在环境美化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投入资金在院内建起了花园,花开四季、树林葱绿,为病房内安装了空调、电视,有效改善了就医环境,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卫生院;同时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如救护车免费接送患者、免费挂号,特别对参加新农合的群众,实行各种检查减免10%的费用,报销部分路费;如今该院成功开展了乳腺癌的根治术、胆囊切除术、胃大部分切除术、肝功除甲状腺癌摘除术、前列腺切除术、子宫次全切术、子宫肌襄切除术、股骨头置换术、椎间盘手术、各类骨折的治疗及急危重症的抢救与诊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骨科已成为该院的特色科室,在周边乡镇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卫生院医疗条件、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显著提高,该院连续两年来实现了床位使用率达93%以上,2008年年业务收入由2007年的几十万元增长到近400万元,真正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里程。 展望未来 信心百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召陵镇中心卫生院从仅有2名民间医生、2间草房、1个药箱的中心卫生所,发展到今天占地面积10亩、职工60人、住院床位60张、固定资产近1000万元,开设多个临床医技科室,医疗设备齐全、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优良的中心卫生院,并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这是召陵镇卫生院几代人艰苦创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对该院几代人辛勤付出的丰硕回报。 展望未来,关志宏院长信心百倍地说:“要力争建设省(市)一流卫生院,明年新建医技楼投入使用后,卫生院计划再购置CR等先进设备;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继续秉承‘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宗旨,让群众享受到更透明、合理、经济、温馨的医疗服务,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