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134期第1版
 
2009年第134期第2版
 
2009年第134期第3版
 
2009年第134期第4版
 

历经艰难谋发展 服务群众谱新篇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戴 俊  通讯员  王会军
      岁月如歌,伴随着新中国发展的辉煌历程,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经历了从踯躅徘徊到跨跃式发展的艰辛历程,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乡卫生院发展成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医院,创造了不凡的业绩,享誉漯河市及周边地区。
      召陵区人民医院位于漯河市中心,建院初是仅由10余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卫生院;1997年升格为源汇区人民医院,掀开了该院发展史上的崭新一页;2005年正式更名为召陵区人民医院,迈向了稳步发展的新征程。目前,该院固定资产达2600余万元,干部职工229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78人,年业务收入由建院之初的几万元发展到2008年的2000余万元;开设有骨科、外科、妇产科、内科、儿科、急诊科、儿保科、彩超室、化验室、放射科等临床医技科室;设有高中底档病房,对外开放床位270张;拥有全身螺旋CT、德国西门子彩超、南韩麦迪逊彩超、500毫安X线诊断机、日本奥林巴氏胃镜、肠镜、大型彩色多普勒等大中型先进医疗设备。
以改革求生存  以创新谋发展
       1980年召陵区人民医院建院之初,占地面积10余亩,固定资产十几万元,房屋简陋;缺乏先进医疗设备和优秀技术人才,只能开展骨科常见病的诊治;业务水平长期置于停滞状态,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每况愈下;患者稀少、门可罗雀,业务收入寥寥无几,基本工资无法保障;医务人员人心涣散,医院发展举步维艰,几度陷入濒临倒闭的边缘。为摆脱困境、早日发展壮大,以高质量的医疗技术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1997年年底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引导下,该院任命技术和管理能手罗国栋为院长。“改革,只有改革才是医院发展的唯一出路”,以罗国栋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深深地意识到这一点,结合实际,提出了“医疗高质量、服务高水平、收费低标准”的办院宗旨,内抓管理、外树形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硬是从夹缝中挤出一条生路,迈出了良好发展的第一步。
  制度是医院发展的保障,为此,召陵区人民医院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按需定岗、以岗定人”的人事制度;改革药品购销及管理制度,规范药品购销渠道,制定临床用药限价标准;改善后勤保障制度,坚持“医生围着病人转,行政围着医生转,后勤围着临床转”的原则,为该院正常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规范服务质量、收费行为、医生处方等制度;坚持首诊、首问负责制,建立患者选择医生、护士制度;改革信息公开制度,坚持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医疗收费及药品的价格公示制和查询制;完善医院监督投诉机制,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群众为监督员;改革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采取“传、帮、带”的方式结对帮教,组织业务骨干到各知名医院学习最新的医疗技术,推动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采取筑巢引凤的方式,引进了知名专家,充分发挥“名医效应”;规范程序,对患者病情诊断、检查、用药、手术等程序规范化管理;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扩大学科规模;制定现金奖励激励制度,鼓励职工不断学习,参加继续教育,不但报销上学费用,并给予相应的现金奖励,对晋升中级、副高级、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对撰写的医学论文及开展的科研成果在国家、省、市区发表和获得奖项的,给予对等的奖励,使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全院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患者为中心  以和谐为核心
      医疗技术是基础,服务质量是关键。近年来,召陵区人民医院以质量管理年为契机,以“三优一满意”活动为载体,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开展医疗、护理技术大比武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改变服务模式,由等待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朋友,入院时的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住院期间的一次次查房,出院时的一声声祝福,出院后的跟踪指导,都充分体现出医务人员对患者温馨的服务和真情的关怀。推行就医全程“无障碍”、“零缺陷”和“全陪护”服务,每名患者来院就诊,出入院手续的办理、医技化验的检查等,都有责任护士全程陪护。开办文明礼仪培训班,每年定期聘请礼仪专家来院授课,深化服务意识,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潜移默化地深入到每个医护人员心中。
      “医院服务非常周到,在这里看病放心又温暖……”这是记者在该院采访时,就诊群众对记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近年来,召陵区人民医院发展迅猛,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与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和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便民服务措施分不开的。该院以加强职业道德、规范药品购销渠道、控制医药费用、减轻群众负担等为重点,全面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医院对社会、科室对医院、个人对科室”的三级承诺机制。该院加大基础设施、院容院貌的建设力度,先后兴建了病房楼、门诊楼、制剂楼,配备了空调、沙发、电话等设施,购置了花木。为了提高患者疾病诊治的正确率,增加患者满意度,该院购置了两辆救护车,添置了螺旋CT、CR、彩超、腹腔镜、C型臂、电子胃肠镜、多普勒等高新医疗设备。该院积极开展各种便民服务,开设患者营养食堂,设立便民箱,为患者免费寄存钱物、缝补衣服、代理交费取药、送开水、接送出入院患者,对出院患者采取定期不定期跟踪随访、免费健康咨询等优质服务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减免军人、烈士家属及困难群众部分费用。“以患者为中心、视患者如亲人”的服务理念在该院得到了最大的诠释,有效地构建了和谐医患关系,奏响了医患和谐的新乐章。
塑造文化内涵   打造医院品牌
      医院文化建设是促进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此,召陵区人民医院在努力塑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中下了不少功夫。
      召陵区人民医院非常重视医护人员素质的培养,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举办以医院文化、职工情操、白求恩精神为主题的培训班,开展以弘扬“敬老、爱老”为主题的爱老月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患者最满意医生(护士)”、“十佳标兵”、“青年文明号”等评选活动,注重用身边的先进典型事例,激发医护人员爱医院、爱患者的高尚执业情怀。在不断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该院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坚持每年深入社区、企业、学校、乡村举办形式多样的健康科普宣教、义诊活动,同时定期组织专家深入偏远和交通不便的农村,开展送医送药下乡义诊活动,为贫困群众和孤寡老人带去了白衣天使的关爱。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该院先后组织义诊280余次,开展健康讲座30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0余万份,免费发放药品(价值)10万余元,受益群众达30余万人次。
  经过不懈的努力,召陵区人民医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院文化品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先后荣获省、市、区“卫生先进单位”、“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窗口示范单位”、“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市直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先进单位”、“文明单位”,连年荣获“五好先进医院党支部”、“先进基层工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殊荣。
抓住发展机遇  再铸医院辉煌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的公共需求越来越大,随着医院各项新业务的不断开展,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连年攀升,现有的医疗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2009年,召陵区人民医院乘借国家加大县级医院投资力度这一优惠政策的东风,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积极申请县级医院建设专项资金,一所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医院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之中。不久的将来,全新的召陵区人民医院将拔地而起,以更加精湛的技术、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优美的住院环境为广大人民群众撑起呵护生命的健康绿伞。
       “一路风雨,一路凯歌。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召陵区人民医院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该院院长罗国栋满怀信心地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医院将一如既往的坚持‘医疗高质量、服务高水平、收费低标准’的办院宗旨,团结务实,奋发图强,为实现医院新的更大的飞跃而努力奋斗,为保障广大群众的健康做出新贡献,谱写医院发展的新篇章。”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