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息县杨店乡卫生院院长鲍瑞生 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周国健 薛运华 60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的息县卫生事业,勃发出盎然生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息县杨店乡卫生院院长鲍瑞生就是一位乘卫生改革东风前行的典型人物,从平凡的岗位干起,让频临倒闭的乡镇卫生院实现了跨越发展,走向了全面振兴。 杨店乡卫生院自1958年建院以来,几经波折、几经坎坷、几经艰辛。鲍瑞生被推上了院长的位置时,面对人员分散、房屋破烂、无设备、无办公区、无办公用品的荒凉局面,果断决定进行改革,引进人才。为了把分散已久的人员重新召回,深入到已单干的原职工家中,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从1998年至2004年上半年,该院职工无一人有行政工资,就连院长也是干一分得一分。在鲍瑞生改革人事制度(聘用职工,实行了竞争激励机制、效益工资制)之后,全院职工“为医院作贡献,医院为我求生存”的思想意识进一步转变,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从年收入几万元增至现在的80余万元,逐年增长10%以上,从无资产到现在资产近200万元。2008年门诊人次达23620人,年收入170万元,2009年1~10月份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鲍瑞生为了改善工作环境,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70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门诊大楼、大门、围墙,栽植了花草;并抓住卫八项目这个机遇,利用国债资金又建设了一栋标准化的住院楼、传染病区;建了卫生整洁的食堂,使该院转身变成了花园式的单位。在改造清洁优美的环境时,鲍瑞生还抢抓项目机遇,为该院添置了心电图、B超、X光机、半自动生化仪等先进设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形象、生动、以行动感染人的特点。鲍瑞生为振兴卫生院,他一手抓管理,一手抓人才。抓管理他亲自负责签到、核算人员工资、统计。实行用岗位选择人才,采用竞争定岗制度,量才使用,公平、公正、公开;用待遇温暖人才,为职工新建了住宅。 为了给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发展空间,鲍瑞生经常要求该院职工坚持自学,坚持写工作总结、论文;为了提高业务素质,召开业务研讨会,请县级以上专家到该院讲课或现场示范;为了让职工得到更广阔的发展,为全院职工制定了外派学习计划,坚持每年至少选派3名同志到县级以上医院学习进修;鼓励职工进行更高学历的学习,对考上高等学院离职学习的职工报销往返路费和部分学习费用。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院职工的业务水平均有较大提高。目前,不但能承担本院的业务,而且能够帮助周边乡卫生院解决部分疑难杂症;在全乡人民的心目中,该院的形象不仅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而且得到高度的认可。 辉煌的历程,有许多历史时刻、精彩瞬间:近年来,鲍瑞生连年被党委、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因表现突出被信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工作者称号,2007年被推荐为息县十二届人大代表;杨店乡卫生院在他的带领下连续被卫生局和乡党委评为“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县文明单位”,被信阳市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