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君飞 ⊙“多一繁华,即多一寂寞”。 曾经以为,繁华处尽是风流热闹,人在其中怎能寂寞?现在懂了,繁华皆是身外之物,如果不能握一把繁华在心里,心自然会感到寂寞。 繁华之上有繁华,小繁华在大繁华面前,只有落寞,只有苍凉。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繁华,除了给人失落和寂寞外,还能怎样?又能怎样? 因开落迅疾而愈加绚烂的烟花,曾有的刹那光华将夜空衬托得更加暗淡空旷,叹息着,伤感着,心里便缠绕了寂寞。 曾经认为冷淡的人,现在知道他以往一定拥有过或者见识过人间的重重繁华,这些如梦似幻的繁华不是过快地凋谢了,就是无止境地膨胀过他的心。可是什么样的繁华算是最为盛大,什么时候是个尽头?落红流水,壁立千仞,于是他在平淡素朴中舒缓梦醒,在蓦然回首中遥望到无限风流。 ⊙古人说:“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鲁迅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 知己只需要一个,这该是多么简洁明快的人生!可是,就这一个知己,对于一些人来说,也终生难觅,老至孤独孑然。 知音难觅,知己难求,这是我们共同的感慨。 在苍茫大地上拥有一个知己,难就难在我们连自己都不能完全认知,如何能够轻易让一个朋友在我们面前做到目光清澈、心有灵犀? 更有人觉得越孤独越安全,越寂寞越自由,觅求知己对于他来说,该是多么奢侈浮华的事情。 寻找知己就是去寻找一个乐意帮助你了解自己的人,而不要求他跟你多么相近,多么熟悉你的私密,他能够拿自己的眼睛替你看着自己便足够了。人正是因为不能“认识你自己”,所以才需要知己。 清代的张潮希冀着:“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 “豪友”、“丽友”、“韵友”、“淡友”、“逸友”,这样的阵容多么豪华,但试问天下几人能够如愿以偿?以这样的要求和分类来交友,岂不过于雅致、挑剔?如果还有谁奢望将“豪友”、“丽友”、“韵友”、“淡友”、“逸友”合为一体,方能“足矣”,难怪他既了解不了自己,也无法深交别人,他的怨天尤人,其实是在怨恨着自己。 ⊙在一位作家的博客里,读到这样令人心仪的句子:“人生到最后都是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去追求内心世界的坚定与完满,于敏感中找寻素朴,于脆弱中寻求寂静芬芳。” 因为在繁华地栖居过,所以才晓得素净的好;也因为在浮躁处跌宕过,所以才悠然于菊花和南山。而让一个少年过删繁就简的生活,可谓一种残忍,因为他尚未惊艳过人间繁华,尚未惊心动魄于快意恩仇,尚未让生命之花在盛夏肆意怒放。 诗意热血的少年就应该快刀厉马、笑傲江湖,等到过尽千帆、阅人无数,便可进退两忘、死生一致。应知云蒸霞蔚之后方有“微云淡河汉”,暴风骤雨之后方有“疏雨滴梧桐”,正如“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 繁是朱阑、粉墙、广池、锦鳞、高士、美人、侠客、好友、得意诗文,简是“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晓而多画意”。 繁是少年情怀,简是暮年情操。 繁不是最坏的事,简也不是最好的事。删繁就简,那是岁月行进的事,不是人心强求的事。 原来是啊,繁过才会就简,伪过才会存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