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人民医院建院60年发展回眸
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徐熠 唐河川
2009年3月28日,对浚县人民医院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天。60年的光荣与梦想,60年的艰辛与拼搏,仿佛都浓缩在这一天中。
这一天,浚县重点民生工程——浚县人民医院病房楼改扩建项目隆重开工。该项目总体规划占地13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5亿元,计划3年建成。项目全部完工后,该院病房床位由现在的400张增加到800张,同时该院的手术室、供应室、中心监护室等重点科室布局、功能和服务流程进一步规范化、人性化、科学化。
“这是浚县人民医院走向全面崛起的标志,也是已发展60年的医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完美蝶变的里程碑。3年后,这所投资1.5亿元的现代化医院将成为浚县一座地标式建筑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完善的、一流的设施,将为全县63万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发挥更强大的功能。”院长牛青萍自豪地说。
从“小诊所”到“一流县级医疗中心”
“1949年10月成立的浚县人民医院,确切地说,就是一个由几个医务人员组成的‘小诊所’。”
“5名医务人员,9间破瓦房,1台老式显微镜,几乎就是当年县医院的全部资产。门诊只设有西医内科、外科,只能应付些普通的常见病。”医院的几名退休老职工这样回忆道。
1949年末,太行军区10余名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充实到该院。至此,该院的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1952年至1957年,是建院初期发展较快的几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就诊人数的增加,原有的医疗设备条件已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需要。该院在县委和县卫生科的大力支持下购物、建房、增加人员。1957年底,工作人员发展到60人、床位增加到70张。
1971年,浚县人民医院几经搬迁,定于现址,并新建2450平方米的门诊楼。接着的十几年间,该院在设备、技术、人员、环境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1984年9月,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浚县人民医院被省卫生厅确立为重点县医院,并投资兴建了病房楼和门诊楼。总投资120余万元,建筑总面积7500余平方米的新大楼于1987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新大楼的使用,奠定了该院迈向现代化医院的基础,引领该院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1995年,为促进浚县人民医院跨越式大发展,为适应医疗事业市场竞争新形势,浚县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招聘院长。时任该院内科主任的牛青萍,经过笔试、面试、答辩、考核等几轮选拔,从几十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走上了医院领导岗位。
牛青萍上任不久,就吹响了医院改革的号角,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新的领导班子本着“以医疗为重点,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为前提,以人才为关键,视质量如生命”的办院宗旨,紧扣时代主旋律,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千方百计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使医院在很短时间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医院工作制度》、《职业道德手册》、《诊疗技术操作规程》、《医院信息管理》等制度;严厉处罚了私自收费问题;实行了药品招标采购制,杜绝药品回扣;加强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开通了120绿色生命通道……
面对医疗卫生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形势,浚县人民医院积极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聘请院外监督员,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度和病人选医生制度,全面下调医疗收费价格,让利患者。该院还每年投资20余万元用于专业技术人才的梯队建设,投资比例随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增加。学成归来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在医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都有10余项之多。
1997年12月15日,浚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医院”评审验收。这标志着该院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技术力量等方面都上了更高的台阶。
2004年5月30日,总投资1000万元的新病房大楼启用,标志着该院的就医环境有了质的飞跃。
……
多年的拼搏与进取,使如今的浚县人民医院成为拥有5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固定资产达到7000余万元,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实际开放床位600张的综合性医院。目前,该院已发展为一所环境优美、临床科室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集诊疗、康复、教学、科研及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流县级医疗中心。
从“显微镜最贵”到“CT、核磁当家”
“1949年建院时,医院最贵的设备就是1台老式的显微镜。现在,我们医院核磁共振、螺旋CT、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胃镜、彩超、腔镜类等先进医疗仪器设备100余台(件)!”浚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侯福田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先进设备是医院高速发展的“引擎”,这是浚县人民医院历届领导班子所坚持的理念。他们认为,在市场相对狭小、竞争异常残酷的县级医疗市场,一台好的设备可以影响到医疗格局。
从1956年第一台100毫安的X光机的应用到2008年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运转,从简单的疾病护理到重症监护室的设立,从一般常见病的收治到血液透析的开展,无不体现了浚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的迅速更新、就医环境的快速改善。
2008年11月25日,浚县人民医院投资200余万元、专为危重新生儿服务的、无需家长陪护的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正式运行。该中心配备了德国新生儿专用呼吸机、进口心电监护仪、新生儿抢救台、高压氧、暖箱等各种先进抢救监护设备,为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人口质量”提供了保障。
……
如今的浚县人民医院已拥有全身螺旋CT、核磁共振、彩超、动态心电图机、多功能呼吸机、大型遥控X光机、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各类先进医疗仪器设备百余台(件),极大地为病人提供了准确、科学、优质、快捷的医疗服务,充分展示着县级医疗龙头的魅力和实力。
从“阑尾炎手术”到“食管癌、肺癌根治术”
“建院初期,医院做个阑尾炎手术就是了不起的了,现在做食管癌、肺癌根治术早已成了唏嘘平常的事了。”谈起该院技术发展之快,浚县人民医院纪委书记刘春江不禁感叹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医院也是这样。多年来,医院在学科优势和特色新技术方面发展迅速,成为带动医院快速发展的火车头,对占领医疗服务市场、吸引病源起着重要的作用。”院长牛青萍说,“正是长期坚持将技术创新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医院才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从建院初期的一把草药治病到现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起搏器安装,从简单外伤缝合到复杂外科手术、食管癌、肺癌根治术,从仅靠徒手治疗到利用各种腔镜、设备配合治疗,从单纯的骨折外固定到腰椎滑脱椎间融合加内固定、后路融合,该院相继设置了胸、脑、骨、普外、妇产等专业外科;除开展相关手术外,还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疗法。微创手术清除颅内血肿术、颅底肿瘤切除术、肋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门脉高压分流术、甲状腺次全切术、宫颈癌广泛切除术、阴式子宫全切术等已全面应用于临床。此外,该院还结合本县发病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新生儿疑难疾病治疗等新方法。
1987年12月,浚县人民医院成功为9例先天患者实施了心脏外科手术,成功率100%,填补了豫北县级医院开展此类手术的空白。
……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浚县人民医院逐年加大智力投资力度,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仅近5年来,医院开展新业务113项,获市级科技成果奖4项,获县级科技成果奖4项,出版专著40余部,获发明专利3项,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6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53篇。2005年,医院参加的鹤壁市急救技术比武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年底,又代表鹤壁市参加了全省急救技术比武,作为19个参赛队中唯一一个县级医院代表队,夺得了院前急救二等奖。
浚县人民医院目前有临床医技科室50余个,其中胸外科、神经内科被定为市重点专科,神经内科、儿科、骨科、脑外科、妇产科、心血管科、感染科、眼科、普外科在浚县已成为重点专科,眼科被省残联定为“白内障复明术定点科室”,涌现了袁清兰、吴桂章、张天霞、李健民等学科带头人,还被新乡医学院、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定为实习医院。该院呈现出了“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活跃,重点专科建设日趋完善”的良好局面;形成了医疗学科齐全,医疗设备先进,中西医两法并举,多学科相互渗透、优势互补的综合医疗服务体系。
从“人才匮乏”到“人才济济”
“建院时,医院人才匮乏,全院医护人员加在一起才几个人,还不如现在医院的一个小科室的技术力量。现在医院仅临床、医技科室就有50多个,各类各级专业技术人员500人,完全可以用人才济济来形容!”浚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吴宏光欣喜地说。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这种理念,首先表现为解决医院深层次发展的瓶颈问题,占领人才和技术的制高点,以人为本,加快人才建设。
多年来,浚县人民医院始终把人才建设作为医院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来抓,先后引进省内外高等院校毕业的本科生100余人,先后培养的中青年医师已成为各个学科的领军人物。该院还采用人才开发、培养、竞争、监督、激励相结合的模式,为各类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的条件和平台,真正做到“让有作为的人有位置,让有创新的人有发展,让有贡献的人有回报”。这些措施让该院内部形成了强大合力。
浚县人民医院在严格坚持三基三严训练的同时,还注重对医护人员的全面培训。每年投入20余万元用于培训专业技术队伍,举办各类专业、专题讲座近30次,实际技能训练10余次。该院通过培训和进修深造模式,培养出了在各学科有较高声誉的人才,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目前,浚县人民医院有高级职称人员30余人,中级职称人员15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结构与学历结构整体上正朝着高素质、高学历、高层次、高水平的方向发展,人才优势已经凸现出来。该院的人才建设出现了“济济一堂”的喜人景象。
历久弥新的金字招牌
时光如梭,浚县人民医院的规模、设备、技术、人才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坚守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却始终是浚县人民医院不变的选择。
多年来,浚县人民医院牢记“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办院宗旨,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做成了金字招牌。
1962年10月28日,大赉店某村生产队社员误食红砒拌种的麦种,造成40人中毒。该院及时组织医疗队赴现场抢救,全部抢救成功,无一例死亡,受到了县委的高度评价。
1995年7月的一天,一个农场的工作人员在喷洒农药时发生中毒事件,共28人被送入该院。全院上下齐心协力迅速进行了紧急救护,使中毒人员全部脱险,谱写了新时期救死扶伤新篇章。该院全力抢救中毒人员的事迹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通令嘉奖,还受到多家省、市新闻媒体的争相报道。
2003年6月30日,浚县某中学突发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其中有20余名学生处于危重状态。县委、县政府当即要求县人民医院全力抢救。全院人员闻讯后,在几分钟内从会场奔到自己的岗位,齐心协力,紧急抢救。经过20多个小时的生死较量,92名学生全部脱离危险,并陆续返校上课。
2009年1月,为配合河南省创建白内障复明无障碍省和鹤壁市创建无障碍先进市开展的“曙光行动”,该院积极组织医疗专家组深入全县各乡镇普查眼病患者,为数万患者进行了检查。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000余名白内障患者通过手术治疗,重见了光明。
2009年初,手足口病疫情出现,浚县人民医院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全力以赴控制疫情,设立了专门病区救治染病患儿。到目前为止,所有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已陆续痊愈出院,无一例发生不良后果。
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爆发。作为全市两个防治甲型H1N1流感哨点医院之一,浚县人民医院积极行动起来,成立了院领导亲自挂帅的防控领导小组和三个扑疫梯队,建立起规范的隔离病区,对全院工作人员进行了防控知识培训,对重点人员进行了强化培训,建立了发热病人专用通道,准备了急救物品、车辆,确保了防控措施、人员、物品、车辆四到位。目前,医务人员正枕戈待旦,随时迎战可能出现的疫情。
不仅如此,在院长牛青萍看来,走出去主动承担社会医疗任务,既能塑造公立医院公益性形象,更是履行社会职责的重要途径。因此,医院在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把义诊下乡作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一个平台,通过义诊密切医院和群众的联系,解决部分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浚县人民医院还积极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对贫困户、计生户、下岗职工等实行医疗优惠服务,现已初步建立起社区服务医疗系统,发放优惠卡8500余张。该院还积极配合新农合工作的开展,推出多种服务新举措,直接报销新农合患者的就诊医疗费,方便患者就医。
随着群众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和对健康检查的迫切需要,浚县人民医院本着服务社会、造福群众的宗旨,利用人才、技术设备等综合优势,成立了专业体检中心,为群众优惠体检。
经过几代医院人的不懈努力,浚县人民医院已成为当地一所叫得响、能打硬仗的,集医疗、预防、急救、教研为一体的品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