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126期第1版
 
2009年第126期第2版
 
2009年第126期第3版
 
2009年第126期第4版
 
2009年第126期第5版
 
2009年第126期第6版
 
2009年第126期第7版
 
2009年第126期第8版
 

使用止泻药 别搞成“闭门留寇”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许多人一出现腹泻,就立即服用止泻药。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黄书亮说,这种做法很不妥,拉肚子不及时治疗有时也会酿成大病,盲目使用止泻药,同样是危险的。不能一见腹泻就给予止泻药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针对病因加以治疗。
不恰当止泻可能加重感染
  黄书亮主任说,止泻药是指可以通过减少肠道蠕动或保护肠道免受刺激而达到止泻目的的药物,主要用来治疗慢性痢疾、肠内异常发酵、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结肠炎等功能性腹泻。
  一般而言,止泻药主要用于非细菌性引起的腹泻。在水样便次数较多但无发热时,可酌情使用止泻药。功能性腹泻则可以在助消化、保暖的同时,使用止泻剂。目前最常用的止泻剂的通用名为蒙脱石散(商品名思密达、必奇、肯特令),此类药本身不被吸收,服后附着在肠壁,可减缓肠蠕动而达到止泻目的。
  黄书亮说,对于感染性腹泻(肠炎、痢疾)来说,排便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通过腹泻可以将细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排出人体,减少对人体的损害。不恰当的止泻可能加重感染及中毒症状。中医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叫“闭门留寇”,也就是说如果此时止泻,就等于把门关上将贼留在了屋里。
  出现感染性腹泻时,首先给予抗菌治疗,如服用氟哌酸或庆大霉素等药物。在腹泻严重而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时,可在对致病菌使用抗菌药物和补充液体与电解质的前提下,适当给予止泻药,这样不但使肠道得到休息,而且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服用止泻药与抗生素要间隔一小时
  黄书亮说,若需服用止泻药,也不宜和抗生素同时服,应该把服药时间错开。
  这是因为很多常用的胃药和止泻药都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大多数有机药物如抗生素、维生素等都可能被上述药物吸附,使它们不能被胃肠黏膜吸收,而影响药效。如常用的止泻药物思密达对消化道内的细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具有极强的吸附作用,从而起到止泻作用,但同时它强大的吸附作用也会作用于同时服用的抗生素等药物,快速吸附氟哌酸的成分和培菲康中的活性益生菌并与之结合,使这两种药物的成分无法被胃黏膜充分吸收,药效自然大打折扣。
  因此,在服药时,胃药、止泻药应尽量与抗生素类药物分开服用,如需同时服用,应把时间错开,至少与其他药物隔开一小时服用,培菲康等调整肠道菌群平衡的药物则应跟抗生素相隔两小时服用。(陈锦屏)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