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结构改变了,结肠癌发病率却明显提高了。并且经济发达地区的发病率较高,城市较农村高,大城市又比中小城市高。这是什么原因呢?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孙延河说,高脂肪食物和纤维素不足是结肠癌发病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食物中的脂肪及其分解产物,可能有致癌或协同致癌的作用。膳食纤维不足时,可使粪便量减少,并使大便通过肠道时间明显延长,以致粪便中协同致癌物浓度提高,与结肠黏膜接触的时间明显延长,致癌物质与结肠黏膜长期接触,就可能发生癌变。 以下几种人群是结肠癌的高发群体。 一、慢性结肠炎患者,如溃疡性结肠炎的肠癌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 二、结肠息肉患者,其结肠癌发病率是无结肠息肉者的5倍;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癌变的发生率更高。 三、结肠癌阳性家族者,其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4倍,这说明遗传因素可能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病。 四、克隆氏病及有结肠、直肠受累者可引起癌变。 另外,有肠道不适症状的人群,如便血,血色多为鲜红或暗红;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以稀便为主;腹痛,可为隐痛、绞痛甚至剧痛;腹部有肿块;贫血者,与肿瘤出血及全身消耗有关。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必须引起警惕,应尽快去医院诊治。 孙延河建议,50岁以上的人每3~6个月做一次大便潜血检查,可作为结肠癌初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大便潜血试验还可提示胃溃疡出血、胃癌、结肠息肉、结肠癌等消化道疾患。在排除上消化道出血的前提下,如果连续大便潜血检查均为阳性,要引起警惕,做CT、结肠镜等进一步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结肠癌病变。 (陈锦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