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魏妍平)10月30日下午,由河南省人民医院主办的海峡两岸脑中风防治和抗栓治疗学术研讨会上,我国著名专家胡大一、台湾中央研究院药物基因研究所教授李明达、华裔哈佛大学流行病学教授徐希平、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学博士朱良付等与全省500多名医生一起,探讨卒中(即中风)的防治问题,提出了多学科合作建立卒中的预防、筛查干预平台,并在食品中补充叶酸等,是预防卒中的有效措施。 据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朝宽介绍,卒中是我国目前致残率第一、致死率第二的高发疾病,每年全国新发病例250万,每年死于卒中的病人达150万。中国现有卒中病人750万~800万人。换而言之,我国大概每21秒就有一个人死于卒中,每12秒就有一个卒中新发病例,而且还在以每年8.7%的速度递增。如果不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预计2020年,中国患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将增加一倍。近年,我国每年用于卒中的直接经济支出已近300亿元,该病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而且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海峡两岸专家共同研讨卒中的防治,对促进河南医学进步,保护河南人民的健康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过去,卒中一直由神经内科医生负责诊疗,在这次研讨会上,专家们在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中认为,卒中的最大致病因素——高血压,其发现、治疗者恰恰是心血管内科医生,因此,心血管内科医生应该站在卒中防控的上游,建立多科合作共同预防卒中的新型医学模式。在农村就可以推广的“一口水、一片药”的最基础的高血压控制措施,能使基层群众的脑卒中发生率降低40%。两岸专家呼吁临床医生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在日常诊疗行为中大面积动员社会力量共同预防该疾病。 另外,专家们还指出,食用添加叶酸的食物,也有利于卒中的防治,并建议将常规补充叶酸纳入政府的食品政策,来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