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淮阳县卫生改革发展回眸 本报记者 侯少飞 这是一块不断诞生奇迹的热土。在这里,淮阳县的医务工作者们用精湛的医术讲述着救死扶伤的故事,用诚信爱民谱写着医患同心的和谐旋律,用实力和责任构筑着群众健康的屏障。 这是一个荣誉飘香的殿堂,一代代淮阳县卫生人凭借埋头苦干的拼搏精神,发愤图强,在陈州龙湖岸畔绘写了一页页卫生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炫丽篇章。 60年沧桑巨变,60年岁月峥嵘。淮阳县卫生局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进取,带领全县卫生工作者,认真贯彻“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与时俱进,艰苦创业,使全县医疗卫生事业有了今日的辉煌巨变。 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解放初期的淮阳县共有区级卫生院16所,正规病床300张,卫生技术人员460人,截至改革开放之初,全县的医疗卫生发展状况仍然处于落后的状态。历经60年风雨蹉跎,淮阳县几代卫生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该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县有医疗卫生机构、乡有卫生院、村有卫生室,国有、民营、个体“三分天下”,覆盖全县城乡的卫生医疗大格局。 至2008年底,该县拥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6个,卫生技术人员320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700人,高级职称60人,中级职称450人,开设床位2200张,标准化村卫生所520个,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体系网络。在完善县疾控中心基本建设的同时,该县加强内涵建设,促使疾控中心的检测水平、疫情管理、应急处理均步入新台阶,县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得到了加强,形成了覆盖城乡的院前急救网络。 淮阳县卫生监督所成立一年多来,在局党委的带领下,以强化监督管理为职责,坚持整治与规范相结合,以人为本、文明执法、执法为民,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有力地维护了全县食品卫生和医疗市场秩序安全。其间,该所共发放卫生宣传册3500份,查处死因不明畜禽肉2600公斤;检查了学校食堂、白酒生产单位、纯净水厂、酱菜调味品厂、面粉加工厂、豆制品加工点及肉类冷藏加工点等195家;对城镇集贸市场、超市、城乡接合部街头的儿童食品、糕点、乳制品、肉制品、饮料、食醋等定型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进行了抽查,对不合格奶粉全部下架销毁,确保全年没有发生一例食物中毒现象。 在持续的高压打击下,该县非法行医不良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医疗市场秩序得到了净化,全县医疗市场秩序安全稳定。 重大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工作扎实推进 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该县一是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二是注重强化宣传工作,利用每年“世界艾滋病日”到来的时机,广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同时,他们还在城区主要街道设立咨询台,制作宣传版面,悬挂过街条幅,发放宣传单和宣传小册子,提高了人民群众对艾滋病的认知。三是不断强化9个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建设,培训医务人员,增添办公设备,落实医务人员补助标准,提高防治技术和水平。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和“四有一不”要求,探索形成了科学的领导机制和健全的防控体系、救治体系和帮扶体系,有效遏制了艾滋病疫情的蔓延。五是开展了免费抗机会性感染治疗和母婴阻断工作,对现症病人提供了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六是建立了重点人员跟踪随访制度。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县艾滋病疫情基本趋于稳定,截至2008年12月底,累计报告HIV感染者623人,其中累计发病(AIDS)533人,累计死亡246人,现有感染者386人,正在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184人。 按照省、市年度结核病防治工作整体部署,该县建立并完善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机制。截至去年年底,全县共登记可疑肺结核病人4250例,登记新涂阳肺结核病人512例。全年结核病转诊率93%,转诊数1751人;新发现病人512例。发放免费抗结核板式组合药91710板,链霉素2130支,减免各种检查费13万元。全县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全程督导治疗覆盖率100%,规则治疗率95%,治疗方案执行正确率100%,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到92%。 自2008年9月1日始,该县在现行使用的5种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基础上将甲肝、流脑、乙脑、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在全县范围内实行免费接种;同时制订了“免疫规划疫苗分配计划”和“冷链器材分配计划”,落实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政策。去年,该县共完成儿童预防接种485021人次,保证了全县儿童身体健康。 为配合新农村建设工作,该县以卫生创建为载体,积极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同时,该县配合中国旅游强县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了景区景点卫生达标的指导工作。2008年,全县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3个,市级卫生先进单位6个。 该县妇幼保健院不断加强对育龄妇女的一体化管理工作,每月组织专家下基层,走村入户,对孕产妇分类管理和指导,积极开展围产期保健工作,坚持开展高危孕产妇筛查、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检查工作,在顺利开展“降消”项目的基础上,该县育龄妇女在正规医疗机构住院分娩率逐年提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平稳运行 该县在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和启动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了新农合的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执行了筹资政策,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原则,严禁行政命令,严禁单位或个人垫资。二是各乡镇成立了组织,加强了领导,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进行宣传发动,注重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形式的多样性、宣传的准确性、方法的实用性。三是县农合办加强了人员培训,印发宣传资料,局党委班子深入基层、分片包乡指导筹资工作开展,乡镇党委、政府随时解决筹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四是把任务量化分解,明确责任,指定专人负责。五是坚持做到日小结、周汇总,当日筹资款当日上缴县新农合财政专户,不得滞留,不被截留挪用,确保资金安全。经过全县上下的齐心协力,2009年,该县农合筹资取得显著成绩。目前,该县参合农民1129376人,参合率达91.3%,比上年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 医疗服务管理得到加强 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转变职能,强化管理,完善措施,狠抓落实,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该县持续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坚持统筹兼顾,由公立向民营延伸,推动医院管理年活动向纵深开展;坚持软硬件同时抓,唱响立德、正风、精术主旋律,创医院管理年活动新形式;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强化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切实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使命感。鼓励医务人员参与学术交流,拓宽知识面,提高诊疗技术水平,正规书写医疗文件;完善供血库“五统一”管理,促进血液管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 通过医疗服务管理,各医疗机构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医疗质量普遍提高,医疗纠纷明显减少,全县整体医疗水平上了新的台阶,医疗服务满意度逐年上升。 中医工作稳步推进 科教工作持续加强 该县坚持贯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先后投入150万元对县中医院的供应室、急诊科、手术室、药房、药库进行了改造。同时注重专科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促进了整体综合实力和服务功能的提高。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传统优势得到良好发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作用得到普遍认可。 该县坚持大力实施科教兴医和“创新、引进、推行”战略,加强了各类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去年,该县全年完成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721人,综合笔试465人,对126名医务人员进行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县卫校与省培训中心远程视频联合培养中专生260人;与河南省职工医学院联办大专招收临床医学30人、中西医结合60人、推拿按摩69人;分期分批对600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加强科技教育培训,有力地带动了全县医疗卫生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行业作风建设成效明显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管行风”的原则,该县建立健全行业纠风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行风巡查、举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行风建设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坚持以争创“廉医、诚信、为民、和谐”医院活动和“争做人民健康好卫士”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放开明”主题教育活动,强力整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积极探索行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60年探索,60年耕耘,淮阳县卫生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业绩。淮县卫生局先后荣获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国健康扶贫工程爱心公益先进单位,河南省委命名的全省防治非典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免疫规划先进集体、河南省传染病防治先进集体、河南省丝虫病防治先进集体、河南省脊髓灰质炎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卫生应急先进集体、河南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工作先进集体,周口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单位、周口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周口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周口市计划免疫工作先进单位、周口市传染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周口市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周口市中医医院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回眸历史,荣耀无限,直面新世纪挑战,他们豪情依旧。淮阳县卫生人正用他们智者的眼光和雄浑的气魄,创造着新的记录,书写着新的历史,续写着更加完美的诗篇,塑造着新的龙湖大医风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