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军 文化,在新的世纪再一次如此势不可挡地进入了国人的视野。只不过,这一次,在经历了百年的苦苦挣扎后,我们不再对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妄自菲薄;这一次,在经过近百年的建立现代民族的实践后,我们不再对一度强势的西方文化盲目崇拜。 事实上,没有这一个半多世纪的历史陶冶,没有这一个半多世纪对中外古今文化的去粗取精,没有这一个半多世纪立足民族、国情基础上的伟大实践,就没有对如何奠定自我、发展自我的完整认识,对于国家和民族如是,对于个人也如是。如今,党和国家倡导着中华文明的再次复兴,民众重拾起对古老中华文明的感情,就连一向以最大利益追逐为导向的资本市场也开始对文化投以青睐。 于是,就有了党和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就有了河南在文化产业上开拓性的成就,就有了河南省卫生厅以文化建设提升水准和品质的行动。正如85岁的“国医大师”李振华老人所说,中医发展之本,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只有具备对文化的认识和实践,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理出头绪,作出决断,不至于“乱花渐欲迷人眼”,而终是“我自岿然不动”,追求属于我们自己的方向。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通常对文化的理解尚属浮浅。正如,我们每个人离不开吃饭、睡觉、穿衣一样,离开了这些我们的生命将失去依托。但这并不是说,吃饭、睡觉、穿衣就是我们的终极制约,人们必须时时刻刻为此而活。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岂不是在一定意义上将其作为繁文缛节的修饰,可有可无的点缀,甚至是为了适应社会生存不得不学习一点的无奈之举。文化的诞生本是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产物,如果其最终不是帮助了我们,而是束缚了我们,那不能不说是我们自己的悲哀。 文化的本质,是让我们学会选择。它几乎将人类能够思考以来的认识通过口耳相传、行为实物、文字表达等多重形式保存下来,让后人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思考,不再犯一度失去理智的过错,不再在已经尝试过但却没有见效的道路上徘徊,而是简化对世界、对自我的认识,透过生活五彩缤纷的表象,摆脱本不属于我们的诱惑,找到证实自我,建立独特的现代民族和国家的良机。 很难想象,一个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现在在做什么、将来要到哪里去的人,会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会在人生征程上得到真正的满足。也很难想象,具备这样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思考,作出自己选择的人,会在生命消逝的那一刻,后悔少事,悔其少作,感到人生的虚度。个人如此,集体、民族和国家更是如此,只有了解我们诞生的源头、体悟我们生存的现实、辨证我们即将开创的未来,我们给人类奉献的一切才是不可替代的。 文化的意义正在于此,它给我们个人和群体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通过前人的积累,特别是创造性的头脑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新的良机,正是通过这些积累和丰富的智慧,我们的头脑才会最终开窍,学会从自我的角度吸收历史和现实资源,开创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