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县中医院乔安运大夫生前二三事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万奎 向前 建立 “乔大夫”,这是群众对乔安运的称呼。这个称呼从他在新安县西沃卫生院工作那天起,到一个多月前他去世就没有人改过口。 他是个不事张扬的人,从未向组织伸手要过待遇、要过荣誉,许多百姓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名。 他只是坚持做了一件事情:治病。然而,有人统计说,按他每天接诊至少50人计算,他一生的接诊数已经超过75万人次,远远超过了新安县的总人口。尽管他已离开,提起他,很多人还禁不止痛哭失声,泪流满面。 乔安运,河南孟津人, 1968年河南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安县西沃乡卫生院。他来时24岁,离开时是50岁——在这个偏远的山区里,待了整整26年。26年里,究竟他治好了多少病人,赢得了多少感激,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别人都无法统计。但是在群众的心中,因为有了这样的“工笔刻划”,他的形象才如此栩栩如生、丰满动人—— 他对待患者态度和蔼,如同对待家人,从不倨傲;无论外面排起怎样的长队,他都是一样的认真、细致; 他为患者开药,都是疗效追求最好、价格尽量最低;本来他主攻心脑血疾病方向,但是山区卫生人才少,群众有病都求他,他只好逼自己潜心钻研,摸索实践,没过几年成了“百病全包”;他没有休息时间,24小时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所以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幸福的西沃人便拥有了自己的“120”! “乔大夫”的名气犹如关不住的春风,从西沃吹到邻近各乡,吹到了济源、义马、渑池、焦作等周边县市,四面八方的群众都慕名而来…… 1994年春天,乔安运被调入新安中医院。 在他离开西沃的那天,成千上万的群众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向西沃卫生院,自发前来送行。一时间,卫生院内外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送行的人们还在源源不断地涌来,以致数百米长的街道上也挤满了人。沿街各个机关、学校、商店的门口,都预先悬挂着鞭炮,西沃村在重大节日时才动用的“大响器”(即锣鼓队)也早早地准备好了。 当日10时许,乔安运准备上车。自发赶来的群众纷纷上前跟他握手道别,有的千言万语道不尽离情别绪,有的满眼噙泪无语凝噎。由于行进困难,前来接他的汽车只好缓慢地跟在乔安运身后不停地鸣喇叭。行至乡政府门口,前面的道路被挡住了,乡机关干部又在这里为乔安运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欢送仪式…… 调到县城工作后,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优秀本色,救人无数,却未置下万贯家产,和一般家庭一样的清贫。他依然和以前一样地奉献、工作,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新安县“十佳”职工,新安县第七届、第八届人大代表等殊荣。 2004年,乔安运退休,新安县中医院力邀他继续坐诊,和他商量:你是名医,是咱医院的大梁,人退了工作可不能退哟!于是,乔安运又服从单位安排,继续上班,继续从事他热爱的医疗事业。 今年8月23日凌晨,乔安运因心肌梗死猝然长逝。噩耗传出,举城震恸。大批民众自发地从乡下赶来,从周边县市赶来,争睹遗容,以寄哀悼。更有同事杨玉文者,已逾八旬,凭吊之时,放声痛哭,众人难止。送葬那日,仪式之隆,人数之众,令人感喟。 乔安运退休之后,养一小犬。每天乔安运需步行五六里路去中医院坐诊,小犬紧随其后,到办公室后伏于桌下静候。下班后,小犬再随主人回家。乔安运辞世后,大约是无人告知的缘故,小犬竟然自己每天来到办公室寻找,到了办公室也不进去,只是呆在门口窥视,久等不见,乃讪讪而去,如是者三。正所谓:莫道唯人重情义,小犬亦卧思故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