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治疗随手“掌控” 20多年前,手机还是一种奢侈品。随着电子技术与IT产业的飞速发展,手机迅速走进普通百姓生活中。第三代手机(即3G手机)的登场更使手机这一便捷的通讯工具摇身一变成为多功能。不仅如此,一些医疗器械厂商正在积极开发手机型医疗器械。 可作为化验机使用的手机 索尼-爱立信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手机型便携式医用化验机。它就像一个小型医院化验室。只要取病人一滴血、唾液或尿液等试样,滴在手机后盖内的芯片上,短时间内即可测出患者的CD4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数量等,从而判断患者是否被艾滋病病毒(HIV)等感染。 据介绍,该手机采用无透镜超广角细胞检测排列平台技术(LUCAS),其利用超短波蓝光照射样品(如血样、唾液样)从而作出细胞计数判读。手机内附有计算机芯片,在很短时间内可得出检测结果。 可随时监测心脏的手机 美国冠心病患者有上千万之众,冠心病患者最害怕的是一人呆在家里时突发心肌梗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匹茨堡大学医疗器械开发中心在普通手机里加装一个电子装置,将这种经过改装的手机放在冠心病患者胸口,即能随时监测患者的心跳情况。一旦心跳发出异常的信号被手机监测到,预先设在手机内的报警装置就会发出报警信号,从而在第一时间通知社区医院的医生,使医护人员及时赶到患者家中进行抢救。 目前,美国匹茨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制第二代可直接传输诊断图像的新型手机,它可通过导线与B超机相连接,并将后者的图像发送至距离遥远的医疗中心。医疗中心的专家在对手机发送来的图像进行解读后诊断出疾病情况并反馈给当地医生。 手机变身诊断仪器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报告,全球约有75%的人从未接受过X线、B超、CT、MRI、PET等现代化电子诊断仪器检查。一些发展中国家医院在购买这类电子诊断设备时花了大价钱,为了收回成本而将诊断费提得很高,这反过来又影响了低收入患者做仪器诊断的概率。 目前使用中的电子诊断仪器通常由3部分组成:即患者健康信息采集系统硬件、数字化处理软件、显示系统。将这3部分组合起来就成为一台电子诊断仪器。IT技术专家认为,价格低廉的手机完全可完成采集患者健康信息工作。只要将这些信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至医院电子诊断仪器特设的接收端上,经计算机软件处理后同样可转化成可视图像。这样就可省去患者上医院直接做仪器诊断的麻烦,还能降低诊断费用。 手机成为空中医疗中心 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他们最希望能及时得到医生的专业指导。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最大的电讯公司Qaulcomm公司开发出一套无线医疗服务软件。凡在加州拥有一只上网手机的人使用Qualcomm电讯公司开发的医疗服务软件系统即可随时随地解决一些健康问题,如可分析糖尿病患者服药后有无降糖效果或跑步时出现心慌心悸等现象,小便中有鲜血等常见健康问题只要按一下手机上设定的按键就能很快得到社区医生的答复。 皮鞋手机成为远程诊疗机 美国一家小公司的科技人员发明了一款手机新机型——皮鞋手机。它有显示屏和按键盘,能接打电话。Flinders大学的戈登博士解释说,人们千万不要嘲笑这台“皮鞋手机”的创意,不要认为只有间谍才会对这种产品感兴趣。其实人的足底能表达多种健康信息,如血压、脉搏、血氧情况等。只要将皮鞋手机略加改造就能将有关生命体征信息远程传输至社区医疗中心,医生可通过接收到的手机信号来监测患者(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随时作出是否需要对患者进行治疗或急救的决定。皮鞋手机相当于一台足底诊断仪器,作为一种适合老年患者使用的远程体征信息传输机,“皮鞋手机”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中国医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