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郑州市六院)实现现代化传染病综合医院崛起之路
本报记者 胡晓军 通讯员 周博
这是一项神圣的使命。为更好地服务于9000多万名河南群众,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郑州市六院)新一届领导班子革故鼎新,以一种大创新的勇气和魄力,汲取先进经验,科学论证,走出了一条体现河南传染病救治实力,实现现代化传染病综合医院建设目标的康庄大道。
——题记
“士别三日,当更刮目相待。”
倘若“三日”变为“三年”,“士”由个体变为一个集体,变化又将怎样巨大?
从2006年8月到2009年10月,3年归为历史的一个瞬间,但对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每一名职工来说,其中的巨变可谓刻骨铭心;对于参与、亲近、关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发展的社会群众、政府职能部门来说,全方位的变化可谓惊喜万分。
短短3年,住院病人从100名左右,发展到日常的450名以上,高峰期的500余名;短短3年,医院总收入接近1亿元,同比增长83.4%,其中医疗收入(不包括药品收入)从700多万元增长到1800多万元,最高年度增长率翻了一番,在市属医院中位居首位;短短3年,引进副高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才15名,不仅有了医院首席专家,而且检验科、传染性妇产科、皮肤性病科等专业纷纷有了学术带头人……
3年还留下了这样的刻度与标记:2006年12月,河南省传染病医院在该院挂牌;2008年,省卫生厅批准该院成为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确定该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河南省传染病临床技能培训基地申请成功,5项“十一五”国家传染病重大科技攻关课题相继实施。
3年来,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少壮派领军人郝义彬带领500余名干部职工,成功将内外交困的医院带离险境,走上了一条建设现代化复合型综合性传染病医院的良性循环之路。
奋进之路:人力与制度的激活
“医院24小时有人值班,只要临床上有事情,一个电话打过去,最快10分钟内就能解决问题。”谈起医院的变化,感染二科护士长杨素玲深有感触。
行政后勤向临床一线倾斜,切实保障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需要,这只是郑州市六院3年来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
如今的郑州市六院,在省会医院率先建立了全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成本核算;建立了病人随访系统,使慢性病病人得到全程跟踪服务;强化了后勤服务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建立了涵盖全成本核算系统(CBCS)、患者随访系统、排队叫号系统等在内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了医院管理监控的即时性……连续3年的省、市医院管理年活动考评中,该院都被评价为综合考评先进单位。
然而在2006年以郝义彬为院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之前,这一切都还难以想象。
那时的郑州市六院完全处于一种内外交困的状况。从外部来看,环境、基础设施、基本设备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要,让患者缺乏信任感;从内部来看,管理缺乏正气,业务缺乏人气,职工人心涣散,医院发展与群众患病需求之间的矛盾达到顶点。由于历史原因,大型医疗设备如CT、彩超配置低,且已进入故障维修期,部分设备长期闲置,部分病房仍有上世纪50年代的病床。
危机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反而意味着更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2006年上任郑州市六院院长的郝义彬,时年35岁,但已是一个在医疗卫生领域浸润10多年,先后经历过医生、医务科科长、医政处处长职位锻炼的老兵了。尽管如此,从2006年8月到2007年4月这半年间,郝义彬仍然表现出超越其年龄的冷静与理性气质。
事实上,这一段时间称得上是郝义彬院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潜伏期。这一时期,他们广泛向社会招贤纳谏,从科学长远的角度论证郑州市六院的发展规划;他们祭起纪律与制度的法宝,向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开刀,坚决刹住影响医院发展的歪风邪气。
在严苛的纪律面前,医院对长期不上班的人员在报纸上登出告知,进行了严肃处理。迟到、早退现象少了,上班串岗、脱岗、聊天现象少了,打牌、喝酒者已难寻见。
最重要的是,郝义彬从上任的那一刻开始,就开始详细地对科室的发展进行调研,围绕“如何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对医院进行全面透彻的“体检会诊”,采取书面问计、网上问策、当面问效的办法,多次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收集意见建议60多条。终于,在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召开的第一次职工大会上,院长郝义彬的发言征服全场。
“一项事业的成功,取决于天时、地利和人和。天时,就是国家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日益重视。地利,就是作为郑州南大门的地理位置优势越发明显,具有专科优势,拥有省传染病医院的牌子。人和,就是职工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医院,有一个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郝义彬如此勾画医院美好的发展蓝图。
这样的蓝图经过科学论证,让郑州市六院广大干部职工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据了解,该院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就是要坚持走“大专科、小综合”的道路,建设以治疗肝病、结核病和艾滋病为主的综合性传染病医院。同时,提出“加强管理,夯实基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发展思路和“严、实、勤、和”的办院精神以及“仁爱、精诚、专业、卓越”的服务理念。
3年的发展目标包括,一年调整打基础,改变形象;两年规范提高,大变形象;三年强化内涵,再上台阶,建成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传染病医院,成为省内名院、国内强院。
郝义彬告诉记者,他特别注重人的作用,重视创新的作用。
重视人的作用,就是在医院管理中切实贯彻实践“严、实、勤、和”的办院精神。“严”字当头,严格管理,严明纪律,严格标准,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实”字为要,思想求实、作风务实、为人诚实、工作扎实,办实事,求实效,狠抓落实;“勤”字为先,勤俭节约,勤奋学习,勤劳进取;“和”字为荣,平和心态,和气处人,构建和谐医院。
重视创新的作用,就是在技术上要创新、管理上要创新、经营上要创新、服务上要创新,努力构建现代化医院管理机制。首先,修订完善32项规章制度,做到有令必行、院令畅通,医院运行由非常规转变为常规。其次,加大医疗质量管理力度,医疗安全得到保障。第三,实行全成本核算,后勤仓库实行“零库存”。其四,重视信息化管理,先后引进国内先进的全成本核算系统(CBCS)、患者随访系统、排队叫号系统等,改造了医院门诊楼信息网络。
人才与制度得以激活,一个现代化传染病医院的构建呼之欲出。
光荣之路:大专科体系的构建
现代化专科医院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郑州市六院的回答是,坚持大专业小综合的发展方向,构建一个适合人才成长与病人康复的大专科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围绕“大专科,小综合”的综合性传染病医院目标,重点发展肝病、结核病、艾滋病三大专业,并同步推动传染病外科、传染病妇产科、皮肤性病科等传染病相关专业建设。
同时,该院在全市首批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强化综合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五官科等综合专业发展,为传染病专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以感染性疾病综合实验室为引领,加强医技专业建设,从而形成完整、科学的学科体系。
事实上,在国内的众多专科医院中,不乏这样的名院,他们在治疗某种疾病中堪称一流,但超出专精疾病的范围却往往一筹莫展,白白浪费抢救病人的时间。因此,实现“大专科,小综合”的综合性传染病医院这样大胆的设想,不仅需要过硬的人才队伍,梯队完善的专科建设,更需要一个高瞻远瞩的领导班子。
郑州市六院有这样一个高瞻远瞩的领导班子。
院长郝义彬,河南医科大学首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先后经历过临床专业、医院管理、医政管理的历练,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他看来,传染病专业本身就是一个综合学科,和口腔、眼科等专业的分科体系不同,传染病专业是内、外、妇、儿、五官、中医、康复等专业的综合,更需要这些专科的支持,这也是国内部分传染病医院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基于这种思想,医院在将来的发展中,不能丢掉已经存在的综合专业,要发展这些专业,就要利用国家进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难得机遇,把综合专业整合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解决周边居民就医问题,履行医院公益职能的同时,使综合专业不断发展,成为传染病专业的技术支撑。
根据这一专业定位,该院的专业体系发展目标是,重点发展肝病、艾滋病、结核病、皮肤性病和其他传染病专业,发展血液净化(人工肝)、介入治疗专业,扶持发展传染病外科、传染病妇产科专业,兼顾全科、内、儿、眼、耳鼻喉、口腔、中医、康复等专业协调发展,放射、检验、药剂和功能科围绕突出传染病特色、提高诊断水平同步发展。
该院的功能定位是:实现传染病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医院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同时,六院还进一步规范医、护、技人员成长过程的培养和专业定位。结合医院实际,制订了医护人员轮转及专业培训规定,对中、高级医师重新明确专业,明确发展方向;开展了专科护士培训。对于医务人员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将成为对他们进行综合培养的基地,新毕业医生和护士分专业前要到综合专业去轮转。目前,医务人员人人有专业定位,有奋斗目标,为健全专业队伍打下了基础。
郑州市六院还在造就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
王勇鸣,检验科主任,六院2006年从周口市某综合性医院引进的专家。短短3年内,王勇鸣带领科室人员,新增4个实验室,实验室面积从300多平方米增长到1000多平方米,业务收入从300多万元增长到800多万元;
宋留存,放射科主任,六院2007年新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他的到来,使该院放射科业务用房由200多平方米增加到400多平方米。 今年2月,新购置的飞利浦全进口6排螺旋CT安装到位;7月份,6排螺旋CT正式运行,半个月时间检查600多例病人……
不仅仅是王勇鸣、宋留存,妇产科主任、皮肤性病科主任在短时间内使这两个新建专业走上了正轨,三位副主任护师改善了护理队伍的结构,该院引进的15名副高级职称以上专家纷纷结合科室实际开展工作,获得了突破。
院领导以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为人才的成长和发挥创造条件,为优秀人才构架了一个展示才华和个性的平台。
在创名院、树名科、育名医战略的影响下,医院聘请河南省传染病学科创始人之一的王立兴教授为首席专家,带动医院科研工作。让科室主任、护士长等中层干部全部到北京协和医院以及国外知名医院进行管理培训,仅去年就组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70人次,分别到美国、韩国和香港、上海等地进行感染病专业学术交流;鼓励医务人员进行在职学历教育和攻读学位,目前共有20多名医生攻读硕士。
3年里,院领导本着“人才、技术和团队精神并重”的理念,按照引进一个人才、搭建一个平台、制订一个规划、建设一个专科的发展思路,制定了需求决策、绩效激励、竞争淘汰、量化监控、特色形成、资金运转等六大内部管理机制,吸引人才,打造精英团队,把医院建设成为干事成事的大舞台。
郑州市六院更在完善一个个出色的专科。
以六院为首,成立了郑州市医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郑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郑州市医师协会传染病专业学会和河南省护理学会传染病护理学组,目前,共有94人次在国家和省、市专业学(协)会任职,大大提高了学术地位。
医院引进的15名专家已迅速成为医院核心技术带头人,大力开展人工肝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术、C型臂下治疗肝胆疾病等医疗适宜技术16项、护理适宜技术23项,丰富了诊疗手段。加大科研投入,目前共有5项“国家‘十一五’传染病重大科技攻关”课题正在实施,涉及艾滋病、肝病、结核病等专业,并成为河南省传染病临床技能培训基地。申请立项省科技攻关项目4项,市科技攻关项目12项,申报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2项,在各级各类杂志发表论文43篇,其中核心期刊23篇。
对肝病和结核专科实行二级分科,逐步实现病种细化分科,西医、中医双管齐下。在肝病治疗方面,人工肝、腹水超滤回输、介入治疗肝癌、胃镜引导下套扎止血等西医治疗手段每年挽回上千人的生命。中医治疗方面,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推广自制中药制剂,开展的穴位贴敷、中药灌肠止痛化瘀退黄疸,从2006年至今,穴位敷贴已完成3000多例,中药灌肠已完成1500多例,有效率达到90%以上。同时,医院组织老专家,研制了软肝胶囊等四种中药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扭转了治疗方法单一的局面。2008年,中西医结合肝病科被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被市卫生局确定为综合医院中医示范专科。
结核病治疗方面,除了规范的药物治疗和时间治疗,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结核、CT引导下经皮穿刺、新型微创胸腔引流等诊疗技术每年为1000多名患者减轻痛苦,有效率达到90%以上。如今,该院每年接诊结核病患者6000余人,收治结核病患者1500人次。
长期以来,接受手术治疗一直都是传染病患者的一个奢望,但很多综合医院都因为顾虑院内感染而不开展这类手术。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利用自身专业的技术和防护优势,于2007年率先开设了结核外科、肝病外科、艾滋病外科专业,开展的脾切术、静脉栓塞术、肝癌切除术已治愈了100多名患者;对骨结核、淋巴结核、气胸、脓胸、毁损肺等进行手术清除和胸廓成形,已经治疗了上千名患者;对艾滋病患者做了股骨头置换术、食道癌清除术、口腔肿瘤摘除术等多种手术上百例,给艾滋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康复机会。此外,医院还以母婴阻断技术为特色,发展了传染病妇产科专业,给患有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和携带病毒的孕产妇提供孕育健康宝宝的机会,有效率达到了95%。
作为全省传染病行业的领军者,河南省传染病医院于2000年设立了全省首个艾滋病病区,并被卫生部、河南省卫生厅指定为艾滋病临床培训基地和河南省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截至目前,该院共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艾滋病患者5000多人,收治入院1500多人。在承担多项国家艾滋病治疗项目的同时,医院还与省内多个地区医院结成对口单位,经常派专家前去指导艾滋病的救治和护理工作。
就在今年8月初,为了进一步强化作为河南省传染病医院的技术指导地位,郑州市六院还进一步开拓思路,与《医药卫生报·乡医特刊》密切合作,打造服务广大乡村医生的知识传播与技术指导平台。
眼光高远,创新不止,郑州市六院打开了一项通向一流大医院的大门。
梦想之路:一流大医院的塑造
院区道路坑洼不平,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院区内树木杂乱无章,杂草丛生,环境阴翳;大门破败,院区被前面两层破旧不堪的简易门面房遮蔽,外部形象极差;院区无分区规划,人流、物流未分开,清洁区和污染区未分开……
如果在3年前,你在郑州市六院可能看到的是上述的场景。但如今这样的境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008年已被市政府命名为绿色医院的该院,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对院区绿化道路景观改造及门诊外立面的装修,建设了广场喷泉、中心广场花园、生态瀑布池、小游园、休息长廊等,实现了院内环境“四化”,即道路硬化、树木绿化、灯光亮化、环境美化。现在医院内四季松柏常青、鸟语花香,绿荫长廊、亭台曲径,构成了自然景色与人工雕琢的和谐统一,为患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治疗、休养、康复的环境。
院长郝义彬告诉记者,从一开始他们就立足于打牢基础,做好科学的发展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总体规划中,他们聘请了国内知名医院建筑设计研究人员,根据医院现有用地、地面建筑、绿化等现状,对院区重新进行了功能分区的划分,划分了清洁区和污染区、工作生活区和医疗区,增加了医院出入口;明确了人流通道和物流通道。其中充分利用医院闲置房屋,建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主院区相对独立,已成为医院的一个亮丽窗口;对家属区前门面房进行改造,建成了健康体检中心。
在门诊综合楼的改扩建和装修中,打造精品工程。改造后的门诊综合楼集中设置了传染病门诊、检验科、功能科、放射科、手术室等科室,各科室相对独立,流程合理;所有墙壁和地面铺设地砖和墙砖,便于清洗消毒;门诊大厅宽敞明亮,大厅内可完成综合服务、咨询、交费、取药、医保手续办理,实现了一站式服务;结核病、肝病和其他感染性疾病就诊区域实现了分开设置,建设了门诊排队叫号系统,各区域设立了家庭式候诊区和分诊服务台;结核病诊区实现了候诊、诊疗、检查、交费、取药等封闭式服务。
根据分病种管理的要求,医院将肝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分开管理,设立了独立的肝病诊治中心和呼吸道病房楼。今年7月,医院投资上千万元对现有呼吸道病房楼按《传染病医院建筑规范》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进行装修改造,设置了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划分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配备了通排风系统以及净手、干手机等基本消毒设施。由市政府投资2500余万元代建的新呼吸道病房楼将于今年12月底投入使用。病房楼内设置了标准的发热门诊、应急病房和呼吸道传染病重症监护病房,能很好地满足重大突发传染病的救治需要。
不仅如此,该院还完善辅助用房,先后建成了具有600张床位处理能力的、符合传染病医院标准的污水处理站,满足700张床位需要的消毒供应中心、营养食堂和职工食堂、洗衣房、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全省艾滋病和全市结核病免费药品仓库。
同时,优质服务打造出新亮点。该院率先在市级医院中建立了患者随访系统;优化了就医流程,实行家庭化候诊;建立了护理服务中心,强化导医导诊服务;营养食堂、病人床上用品、病房卫生、院区环境的改善,受到患者好评;开展片医服务和健康大讲堂等工作,在周边居民信誉度明显提高。“仁爱、专业、精诚、卓越”的服务理念逐步深化。
郝义彬告诉记者,5年内,他们将致力于建设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传染病医院。同时,实施“361”人才培养计划,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人人要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科研课题,并且具有一定的带教能力,不断增加医院自身“造血”功能,通过培养打造一批省内外知名专家,利用名医带动学科整体发展,为医院长期发展积蓄后劲。
沿着院内3条主干道“天健”、“厚德”、“知仁”走过,感受着一种巨大的变化,呼吸着一种温馨的气息,六院“严、实、勤、和”的医院精神和“仁爱、精诚、专业、卓越”的服务理念必将发展壮大,孕育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性传染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