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115期第1版
 
2009年第115期第2版
 
2009年第115期第3版
 
2009年第115期第4版
 

淇县二十二万农民有了双套健康档案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讯(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杨雷  李斌)“淇县8个乡(镇、区)5.8多万户近22万农民拥有了‘电子’和‘纸质’双套健康信息档案。”这是记者日前从在淇县召开的鹤壁市健康档案现场会上获得的消息。
    建立全民健康档案,是各级政府关注民生、重视大众健康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淇县卫生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建、管、用”三大原则(即建档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并以乡镇为档案建设与管理单位,为全县8个乡(镇、区)5.8多万户近22万农民建起了“电子”和“纸质”双套健康信息档案。
    一是加强领导,强力推进。该县卫生局专门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农民健康档案管理办公室,各乡镇卫生院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根据本辖区人口多少,分别配备了1~3名具备医学知识、能够熟练操作微机的专职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员。为充分利用原有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健康档案办公室与乡镇新农合办、防保科合署办公,人员统一调配,办公设备资源共享,工作互相配合。
    二是建立制度,加大投入,确保硬件建设到位。该县卫生局投资20多万元,在办公用房、办公设施、档案柜的数量与质量等硬件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和建设。目前,各卫生院均建设了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的健康信息工作办公室和健康信息档案室,配备了专用微机、打印机和桌、椅等办公用品。在制度建设上,县卫生局统一制定了“六项工作制度”,即绩效考核制度、健康信息工作成员责任制、健康信息管理员职责、档案采录整理工作制度、档案利用统计工作制度、档案保密工作制度等,保证了档案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实用性。
    三是入村到户搞好数据采集,确保归档信息真实可靠。淇县严把信息采集质量关,明确提出工作时间服从工作质量,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作进度。全县居民首次建档由乡镇卫生院牵头负责,村卫生所协助完成。初次建档后再充实的档案资料,由资料提供者对质量负责,卫生院档案管理员进行把关。在工作中,淇县借助新农合平台进行粗线条采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入村到户调查,对重点人群(如60岁以上老人、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通过健康体检来充实、修正、完善档案数据,对院外住院新农合报销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摘要归纳入档。同时,将儿童计划免疫卡和“妇保”、“儿保”卡在完成既定程序后将其资料纳入居民健康信息档案集中管理。
    四是整合资源,“四位一体”,充分发挥健康档案在防病治病工作中的作用。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该县将儿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新农合住院报销和健康档案建设进行整合,通过现代技术实行“四位一体、整体促进”,节约了运行成本,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率。县妇幼保健院将“降消”项目与新农合合署办公,一个窗口兑付“降消”补助金和新农合补偿金,方便了群众,宣传了相关政策。各卫生院均配置了“妇保”、“儿保”专柜和专职保健人员,并直接与健康档案、新农合报销工作进行对接,在下乡开展孕产妇保健的同时收集居民健康信息。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