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114期第1版
 
2009年第114期第2版
 
2009年第114期第3版
 
2009年第114期第4版
 

下肢静脉血栓诊疗新方略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洛阳市中心医院  杜丽苹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它的发病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保守溶栓治疗等传统的诊疗方法因效果欠佳,已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近十年来,通过国内外血管外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一种新型的诊疗方略应运而生,且已有成千上万的静脉血栓病人成为受益者。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来说,是首选的检查手段,但彩超检查人员的熟练程度及经验多少会对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对后期或者急性期需手术的病人来说,不能做出理想的临床诊断。随着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设备的不断改进与提高,无创的下肢静脉核磁成像在客观准确地静脉血栓的部位、性质及范围方面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这为血管外科医师开展介入及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诊断血管腔内影像学检查是另一种静脉血管造影检查,其结果真实、可靠,是目前静脉血栓取栓、介入治疗、手术搭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依据。另外,肺核素扫描对是否并发肺栓塞有权威的定论;血中血小板记数、凝血四项、D—二聚体检测也是该病主要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以上几种诊断方法综合起来可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做出精确诊断,并为临床治疗选择适应的治疗方法提供很大帮助。
  保守溶栓治疗是该病主要传统主要治疗方法。许多医院由于凝血系统监测欠缺,国际标准抗凝溶栓法不能很好地开展,加上局部给药灌注条件不具备,以致该类病人早期血栓不能尽快溶解,后期恢复不理想。在上海第二届静脉外科论坛上,血管外科专家指出,该类病人若发病7天以内可考虑尽快手术导管取栓,越早越好,且72小时以内更佳;不能耐受手术或无条件者应以介入;发病1月之内者均可选用介入置管溶栓,插入特制的溶栓导管局部持续灌注国际化标准溶栓抗凝药物的治疗法为首选,其损伤小、见效快,更适合年老体弱者;数月以后的陈旧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则可选择手术搭桥或仿生空气压力仪间断治疗,以及配合中西医结合方法促进侧枝循环建立为目的。根据临床报道,通过以上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