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112期第1版
 
2009年第112期第2版
 
2009年第112期第3版
 
2009年第112期第4版
 

这样的物理降温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刘旸
  一位旅加求学多年的友人,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约克大学医学院的一名住院医。在她回国探亲的接风宴上,她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实习经历。
  加拿大的冬季寒冷且漫长,在一个飘雪的寒夜,一位焦急的母亲带着发烧37.5摄氏度的两岁宝宝到急诊室就诊。值班的医生却并不急着为宝宝诊病开药,只用耳式电子体温计测量了宝宝的体温后,告知那位母亲,请她回去给宝宝多喝热水,继续观察体温;如果明天没有缓解,在宝宝体温达到38.5摄氏度时再来医院就诊。那位母亲也“听话”地带着宝宝离开了。
  第二天上午,母亲带着包裹着厚绒毯的宝宝再次来到了急诊室,并告诉医生宝宝已经高烧39.1摄氏度了。值班医生接过宝宝,把他带到只有一张钢板床的诊疗室中,把宝宝的绒毯和衣服全部褪掉,直接放在那暴露在寒气中的冰凉的钢板床上,并转身对那位母亲说,这是在进行物理降温,请她放心。在结束了十分钟的“降温”后,那位大夫对宝宝进行了酒精浴,之后重新将宝宝包裹好交到那位母亲手中,嘱咐母亲,明天同一时间带宝宝做第二次治疗,回家后给宝宝多吃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多饮水。母亲带着宝宝安心地回去了。
  在两天的治疗结束后,宝宝的体温降了下去,病好了,小家伙的精神也好了许多。在友人不解地问起她的带教老师,“为何要将这么小的孩子残忍地放在冰凉钢板上治疗”时,那位老师笑笑答道:“这是为了培养孩子自己的抵抗力!由于孩子还太小,抗感冒药物和抗生素都会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只有物理降温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抵抗力,让他今后能够靠自身的抗体抵御疾病。”
  友人的讲述,让我不禁想起国内的父母们。孩子一有头疼脑热他们就急忙跑大医院,求大夫用好药、用新药;动辄就打点滴治感冒,滥用抗生素防感染。医生们大多会满足焦急的父母们的要求,开好药、多打针,为孩子快速降温。殊不知,这样滥用药物的过度治疗,已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我想,看到儿女生病,不论哪国的父母都会因心疼而焦急。但同样的焦急却有不同的诊疗过程,国内的父母们最应该向西方学习的,要从培养孩子自己抵抗力的“物理降温”开始。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