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发展纪实
医生救人!院长救院!他,十年间救活了四家医院!从小门诊到大医院,四座大楼拔地而起。医院年门诊量及住院人数增长100倍,年业务收入增长100倍,年利润结余增长100倍,医疗设备增加100倍,医疗用房面积增加100倍,医院总资产增加100倍……从一个小小的公疗门诊部发展到全县规模最大的一所二级综合医院,他们从夹缝中探索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与发展的成功之路!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转眼已走过二十年风雨历程。
二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不过是沧海一栗,转瞬即逝,可这二十年对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来说却是艰苦拼搏、激情创业、不断进取的二十年。
二十年的历史、十年的快速发展、五年的辉煌时代。忆往昔,历历在目。那蓬勃向上的创业激情,那开拓创新的发展热情,那求真务实的改革豪情,让所有经历过的人深深感叹!
二十年风雨沧桑,十年发展巨变,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完美蝶变,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公费医疗医院发展成为目前高楼林立、环境优美、设备先进的现代化综合性二级医院。
今天的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占地35亩、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00人,开放病床430张,设置有心内科、神经内科、小儿内科、普内科、胸脑泌尿外科、骨伤科、普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精神病科、ICU(重症监护病房)等12个专科病区和门诊部、急救中心等30余个临床医疗科室;配备有美国GE核磁共振、美国GE-CT、彩超机、B超机、日本全自动大生化仪、电子胃镜、DR(多功能数字摄影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机、体外震波碎石机、前列腺气化电切镜、经颅多普勒、脑电地形图仪、中央监护系统等大中型医疗设备60余台(件);年住院病人1.6万余人次、年手术量6000余台次,年门诊量17万人次,年业务收入4000多万元,其基本业务和经济指标平均以50%的幅度逐年递增。
这是内黄县二院人艰苦拼搏、无私奉献结出的硕果。二院人不求赞叹不已,只求在追忆中奋进、在追忆中成熟、在追忆中创新、在追忆中蓬勃。让我们翻开二院的发展历史,重温她崛起的历程。
历史变革 留下一个濒临倒闭医院
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前身是内黄县公费医疗医院,创建于1982年,当时只有十几间旧砖瓦房,十几名医务人员,一台单导心电图机和一台200毫安X光机,主要承担县直机关干部职工的门诊医疗服务。
1988年初,医院设置了12张床位的简易综合病房,年住院病人数不足200人次,年收入30多万元。由于服务功能及服务水平低下,医疗条件简陋,医疗设备少且陈旧,人才匮乏,导致医院长期入不敷出,经济效益差,人心涣散,有能力的医生外流。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计划经济的逐步调整,公费医疗制度逐渐废止,财政拨款也逐年减少,加上经营管理不善,医院发展陷入困境,濒临倒闭。
为挽救公疗医院,1992年底,内黄县卫生局党组决定,任命时任内黄县卫生局副局长的陈双根兼任县公疗医院院长。
艰苦创业 夹缝中奋勇崛起
临危受命,陈双根担起了挽救公疗医院的重任。
上任后,经过深入调查以及认真分析医院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院长陈双根清醒地认识到:医院要发展,首先要让全院干部职工的思想从计划经济的铁饭碗中解脱出来,跳出财政大锅饭的认识,自食其力,艰苦创业,谋求发展;还需要一个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需要严明的组织纪律;需要改善医疗条件,改变服务意识,扩大服务范围。
医院以全方位的经营管理新理念,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院长陈双根提出了坚持一个中心(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突出两个重点(以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为重点)、确保两个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经营管理战略,引进选拔了技术精湛、年富力强、有事业心的业务骨干进入领导班子;选派一批业务骨干赴国家级、省级医院进修,加快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了符合医院发展趋势的、简明易行的、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条例,作为各级各类工作人员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的标准。种种得力措施使医院在短期内运行正常化。
医院刚刚起步,要改善医疗条件,资金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资金从哪儿来?哪家银行愿意贷款给这家“穷医院”?没有钱,建设新病房楼、购置先进医疗设备都是幻想!
1998年,面对国家公费医疗制度的废止,创业的艰辛让陈双根院长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医疗环境、医疗设备两个关键问题不解决,发展就无从谈起。
面对巨大的困难,陈双根院长寝食难安。他四处找领导,寻求政策上的支持;跑银行,寻取资金上的帮助;在医院会议上,争取全院干部职工的理解与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们多方筹措资金400余万元,第一座病房楼开工建设,破旧的门诊楼开始全面整修,内黄县第一台美国产全新GE-CT机在该院落户……
随着新病房楼的落成、急救中心的成立、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人才队伍的壮大,医院社会信誉度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医院从最初的12张床位发展为150张床位,设立了内科、外科、妇产科、骨伤科、急救中心等科室,成为一所社会认可、老百姓信任的综合医院。
濒临倒闭的公疗医院从夹缝中崛起。1998年底该院业务收入由原来的几十万元增长到500余万元,五年间增长了十倍,实现了医院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资源重组 两家濒临倒闭医院起死回生
2002年,与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一墙之隔的内黄县卫生学校和一路之遥的内黄县城关镇卫生院,由于种种原因濒临倒闭。
离退休工作人员退休工资不能到位,在职职工工资每月仅200元左右,个别工作人员因此离院另谋生路,有能力的医生纷纷单干。
这些问题引起了县委、县政府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2002年7月,内黄县县委、县政府根据县城区域规划和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发展的强劲势头,做出了以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为依托,兼并内黄县卫校和城关镇卫生院的重大决定。
清产核资,两家单位剩余资金人均0.16元,外债47万元。各界人士议论纷纷,全院职工意见不一,医院要解决新增加的200余人的吃饭问题谈何容易!
陈双根院长肩上的担子重了,但政府的决定必须无条件执行!社会责任感让陈双根院长挑起了这个重担!
合并重组后,二院职工人数增加了一倍,达到了400余人,沉重的人员包袱给二院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但同时也给予了该院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整合后的人事安排,是一项非常繁重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要让职工接受并满意,而且还要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共同为一个新生的集体而奉献。医院领导充分分析讨论,正确对待困难与发展的关系,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拓宽发展思路,盘活人力资源,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逐步显示出了激情与活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管理制度日趋完善。执行力度必须加大,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对超标准收费、私收费,罚!以病人名义为自己或他人开药者,罚!开大处方或与病情无关的检查单者,罚!私自向其他医疗机构介绍病人而收取好处费者,罚!服务不周导致病人有意见的,罚!收取红包者,罚!不通过医院允许私自外出会诊或手术者,罚!医疗质量不达标者,罚!渎职者,严查!
一系列改革措施,浸透了决策人和管理者的心血、汗水和泪水,不仅伸张了正气,更使职工们的工作热情高涨。该院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能动性,短时间打造了三家医院职工融合为一体的良好局面,使文明行医,礼貌待患,团结协作蔚然成风。
医院还投资100多万元用于医疗设施的更新和改造,投资十几万元培养学科带头人,选派他们到国家级、省级医院进修学习。
合并后的两年,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经历了非典的考验,经历了再创业的艰难……实践证明,他们的努力取得了成效,不但挽救了两个曾濒临倒闭的单位,解决了部分失业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问题,更重要的是合并后,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政通人和,形成了巨大的合力,为今后的快速、高品位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真正呈现了医院发展让社会认可、让领导放心、让职工满意的大好局势。
随着内黄县经济的持续发展,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进一步提高,该院原有的业务用房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住院需求,狭窄的病房内挤满了加床病人。2004年年初,医院领导班子反复论证,酝酿了一个大胆的规划,要建造一座现代化的综合病房大楼。
2004年,内黄县十件大事之一——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病房大楼开工建设。
医院成立了建设病房大楼的领导小组和监督机构,在工程设计、勘探、招标过程中实行院委会集体讨论决策。新病房大楼工程经过立项、拆迁、工程招标等一系列艰苦的前期准备工作后,于2004年3月6日奠基,同年10月30日竣工。图纸设计、工程招标、建筑施工、设备安装等等,每一项工作无不浸透决策者的心血和汗水。
2004年12月8日,总投资1400万元,建筑总面积1.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病房楼投入使用。新病房大楼功能齐全,电梯、中心供氧系统、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护患对讲系统、空调、暖气、彩电等一应俱全,设立了11个病区以及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等。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内黄县第一座现代化花园式医院呈现在人们面前。2005年,医院总收入突破2000万元,实现了该院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
快速发展 勇当改革“领头雁”
1998年4月,内黄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并呈请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将原公疗医院更名为“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升格为正科级单位,并任命陈双根为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兼党支部书记。
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挂牌成立,为医院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新的希望,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面对新的挑战,陈双根院长清醒地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医疗服务质量,必须客观地分析医院所面临的形势与危机,积极、主动、自觉地适应改革的新形势,从群众利益出发、从全局出发,从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入手,抓住医疗制度改革这一契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我。
医疗服务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医疗质量是医院自下而上发展的关键。为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该院强化了质量监控机制,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定期组织检查医疗护理质量,对医疗质量实行全面监控。为提高临床医生的业务水平,加强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他们强化对疑难病症组织会诊讨论,以明确诊断,拟定最佳方案,让患者满意,让群众信服。
科技是最先进、最有生命力的生产力,医学科学技术是推动医疗水平提高的关键,医院牢牢抓住这个关键,以科技促医疗,不断强化科技兴院的意识。几年间,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先后购进大批国内外先进医疗设备,如日本岛津310B型超声诊断仪、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镜、美芝TS-153B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电解质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细菌室超净化工作台、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彩色脑电图地形图仪、美国CBS-900型经颅多普勒、美国HPA-1772A型全自动分析心电图机、动态心电分析系统HOLTER12、500毫安摇控摇栏X光机、日本奥林巴斯显微镜、自动脱水机、切片机、多功能呼吸机、多功能麻醉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等万元以上设备20余台(件),医疗设备总值达300万余元。这些先进医疗设备的购进,为医院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诊断、治疗疑难疾病创造了硬件条件,使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
随着优秀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先进医疗设备的引进,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各科医疗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先后开展了很多高难度技术项目。胸外科开展了食管癌根治术、肺癌切除术等;普外科开展了直肠癌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根治性左、右半结肠切除术、帘状开窗式甲状腺切除术等;骨外科开展了人工关节置换术、人工椎体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等;神经外科开展了深部脑肿瘤切除术、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等;妇科开展了子宫癌盆腔清除术、卵巢癌根治术等;心血管内科开展了早期溶栓治疗方法;神经内科开展了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等。凭借人才和技术的优势,该院跻身于内黄县一流医院的行列。
2000年~2002年,为落实河南省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百项考评工作,医院投资改建供应室、洗衣房、营养食堂等基础设施;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投资几十万元,为财务科、总务科、住院处及各收费处配备了计算机软件系统,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在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百项考评活动中,安阳市卫生局领导和市评审专家给予了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热切关注与巨大支持,并对医院短时间内在2.7亩大小的发展空间中能取得如此快速发展表示肯定和赞扬。
2002年底,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已拥有固定资产1300万元,开放床位260张,年门诊量13万余人次,年收治病人7600余人次,业务收入1200万余元。医院实现了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永攀高峰 再铸发展新辉煌
2006年,顶着巨大的债务压力,医院纵观全局,统筹安排,在重重困境中谋求新的途径,既保证了职工的经济利益,又清还了部分债务。
如何使新的病房大楼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让医疗设备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如何在巨大的债务面前使二院继续发展;如何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他们的收入;如何创建病人满意的医院……一个个问题都是摆在院领导面前的现实任务。
医院按照河南省医院管理年的要求,三年如一日,由粗放型的经营管理发展为以医疗为中心的科学管理,进而升华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文化管理,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管理理念,在管理年活动考评中,多次受到安阳市卫生局领导及专家的肯定与赞扬。
2006年,经院领导研究决定,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改建了影像中心,并在财政无补贴、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资近2000万元,购置了内黄县第一台美国GE永磁型开放型核磁共振及彩超机、日本全自动大生化仪、DR(数字化X光机)、血液透析机、呼吸机、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和20多台监护仪等设备,为临床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硬件保证,更为内黄县人民提供了维护健康的保障。
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担负着内黄县73万百姓的医疗服务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重要职责。医院多年来始终坚守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牢记“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办院宗旨,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打造成金字招牌。
按照内黄县政府针对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营困难的状况,让县级医院领办困难卫生院的指示精神,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担起了领办亳城乡卫生院的责任。经过三年的精心运作管理,亳城乡卫生院业务收入逐年递增,60万、80万、100万!人心涣散的卫生院成功解困!在全县6家领办卫生院的医疗机构中,内黄县二院领办的亳城乡卫生院连续综合考评第一名。
医院又以省里调拨的大型巡回医疗车为服务载体,组织12名技术精湛的医务人员成立了“农村义务巡回医疗队”。几年来,医疗队坚持下乡巡诊,义务为孤寡老人、农民工、下岗职工、军烈属、计生独女户等免费体检1.5万余人次,并为他们建立了健康档案;利用巡回医疗车开展健康教育,发放健康知识宣教材料6.5万余份,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贡献。医院先后多次被上级政府及卫生管理部门授予多项荣誉称号。
2008年,医院业务收入突破4000万元,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实现了其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飞跃。
一个个春夏秋冬,一番番酸甜苦辣,踏平坎坷成大道,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今天的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向人们展示了一条公费医疗制度废止后,公疗医院改革、创新、发展的成功之路,她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河南省公疗医院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
编后语
公疗医院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底子薄基础差,面对市场先天不足。公疗医院发展之路在何方?许多公疗医院管理者莫不是一筹莫展。
不等不靠,抓住机遇,积极发展,这是陈双根给出的坚定回答。
多年来,陈双根院长凭借着敏锐的眼光、超人的胆识,成功救活了县公疗医院、县卫生学校、城关镇卫生院、亳城乡卫生院等4家医疗单位。在他的带领下,内黄县二院人用“密集的脚印”成功地踏出来了一条公疗医院改革、发展、壮大的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