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109期第1版
 
2009年第109期第2版
 
2009年第109期第3版
 
2009年第109期第4版
 

飞到身边 暖到心里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洛宁县中医院下乡随诊随访侧记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金胜利 柴郑菊
  一般来说,患者痊愈出院,便意味着治疗关系的结束。对出院后的患者,只能通过回院复诊才能得到他们的康复信息。然而,患者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种种条件的限制,回院复诊又谈何容易?
  为了解决山区群众就医难复诊难的问题,今年三月份开始,洛宁县中医院决定,组织医生分批次深入全县的18个乡镇、350个行政村,开展为期9个月的下乡随诊随访活动,为百姓义诊,对已出院的病人进行回访、复查,进行必要的康复指导。
  该院院长金明钦说,每天上午8点,在医院会议室,除了查房以外的部分医生都要在这里开个短会,安排当天的随诊随访工作。
  近日,记者跟随该院妇科、内科、外科的3位同志,对几位前不久出院的患者进行回访。
第一站,出院产妇李某家
  20天前,李某在中医院接受剖宫产手术。出院时,在新农合、产妇救助和中医院优惠20%的基础上,院领导考虑到夫妻双方均是残疾人,在收费上又减免300元!
  妇产科医生韦雪萍仔细询问了产妇的身体恢复情况后,耐心地交代李某说:“脐带干了,没事,如果流水就用紫药水涂涂就可以了!”
第二站,出院患者张大娘家
  不久前,63岁的张大娘不慎摔倒,造成硬膜下血肿,住进中医院,经过抗炎、脱水、降颅压、止血等保守治疗,张大娘很快就痊愈出院了。
  医务人员面前的张大娘,精神很好,也很健谈,说起住院期间中医院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张大娘脸上乐开了花,对记者说:“还有来家接我的那个医生,这些孩子们的服务态度咋这么好呀!”
  走出张大娘家已经11点多了,烈日当头,但医生们顾不得休息,因为除了要回访四位病人,还有住院病人要等着处理。
第三站,出院产妇张静静家
  一进张静静家,医务人员就亲切地说:“我们来看看大人小孩情况咋样!”
  当打开孩子的包裹时,韦雪萍发现孩子的脐带有些异常,遂交代产妇:“用碘伏擦擦,一天擦四五次。等痂掉了就没事了!”
  身为奶奶的段香娥说:“孩子生下来7斤重,住院总共花了500多块钱,各种补助下来后,等于只花了几十块钱。”抱着又白又胖的孙子,段奶奶乐得合不拢嘴。
第四站,出院患者郭梅家
  沿着崎岖的小路行车数十分钟,我们来到了第四位病人所在的村庄。她叫郭梅,58岁,因脑出血在中医院住院21天。
  “当时出血量达70毫升!”主管医生刘成吾回忆说,如不及时采取措施,病人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经联合会诊并与家属协商后,医院为郭梅做了头部微创手术。
  经过一个多小时紧张的头部微创引流手术,医生从郭梅头部抽出瘀血50毫升。术后郭梅生命体征平稳,转危为安。出院回家后,她坚持吃药、锻炼,现在生活基本上已能够自理——不用搀扶,吃饭也是自己端着吃!
  记者手记:从郭梅家出来已是中午12点半。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在下乡随诊随访活动中,洛宁县中医院共出动车辆75台次,随诊医生225人次,走遍了全县15个乡镇、145个自然村,共随诊随访1860多名患者,电话回访1566人,满意率达98%以上。
  该院院长金明钦说,随访制度是临床诊疗活动的延续,是医院工作的新外延。制度的推出和活动的实施,促进了医患沟通,优化了医疗服务,有益于促进病人的康复率和生存质量。他们将继续坚持“对生命高度负责,对社会倾情回报”的原则,不断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品牌度,更好地服务患者。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