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展现卫生发展璀璨画卷 讴歌白衣天使高尚品格
河南卫生辉煌成就(一)
本报记者 杨力勇 吴延立 赵炜 董文安 通讯员 张勇跃 田利民等
序言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我省卫生工作始终坚持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了“病有所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劳动就业工作不断加强,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居民的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关注弱势群体,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人口素质不断提高,计生工作成效显著,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发展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
伴随着共和国豪迈的步伐,我省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卫生系统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农村卫生、医疗服务、中医工作、医学科技、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的跨越。
卫生事业大发展,服务体系更完善
建国以来,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城市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逐步巩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趋于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已经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卫生资源总量显著增加。截至2007年底,全省卫生机构总数达到11888个,比1978年增加4532个,增长61.6%,
农村地区共设卫生室60792个,比1978年增加25164个,增长71.1%;
城镇卫生人员384844人,比1978年增加240387人,增长166%;
每千人口拥有医师1.17人,比1978年增加0.55人,增长88%。全省床位总数239511张,居全国第1位,比1978年增加137498张,增长135%;
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2.34张,比1978年增加1.05张,增长76%。
卫生投入不断增加,2007年人均卫生事业费为41.2元,比1978年高出37元,增长10.4倍。全省卫生事业固定资产达202.4亿,比1978年增长16.7倍。
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健全。2003年以来,我省投资20多亿元,建设了省、市、县13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143个医疗救治项目;装备建设18个市级120急救指挥中心,83个县级120急救指挥中心,增添救护车辆1464台,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急救指挥体系和急救网络,基本形成“15分钟急救圈”。
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省18个省辖市共50个城区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34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达到12292人,初步建立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框架,各市辖区初步形成群众“15分钟就医圈”。“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