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的报道 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邓冬梅 朱晓红 这是一曲医务人员同奏的和谐乐章,这是一首干部职工谱写的奋进颂歌。 昨天,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人豪迈地走过;今天,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正跨步向前! 始建于1967年的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原信阳卫校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附院)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以“一切为了病人”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线,众志成城、勇立潮头、攻艰克难,使医院成为豫南大地医界中的敢为人先的标杆。近年来,医院通过强化内涵建设,推进机制改革,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行风建设,不断改善就医环境等措施,使医院的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步入了医院发展的新时速。如今,医院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300余张床位、500余名职工,设备精良,专家云集,服务优质,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近两年该院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医院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先进单位,被上级有关部门定为信阳市白内障复明定点医院、市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定点医院。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与全国医界同仁共同迎来了祖国60华诞。伴着高亢、激昂、振奋的旋律,医院干部职工们演绎着一曲曲医患和谐的乐章,一个个喜讯和捷报似春风化雨般向人们传来: 锐意进取,医院步入发展新轨道 医院职工们说:“成绩的取得来自于信阳市委、市政府和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领导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正确决策,来自于以王健院长为首的医院领导班子超前的经营管理思路和举措。”医院领导们说:“任何庞大的工程,均是团结合作的结晶,一个团结、协作、并肩的团体,要创造辉煌的业绩,需要很多人的不懈努力。”院长王健说:“没有守业,只有创业,只有把每一天都当作创业的开始,才能永葆活力。” 作为附院建院以来第一次民主选出的院长及领导班子,王健作为领头的“头雁”,始终以忧患意识和拓荒精神为思想指导,干当前、想长远,未雨绸缪、创新发展。在他的带领下,2008年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解放思想,以新观念拓展新思路,确定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努力打造百姓满意的医院”的办院宗旨和“人才兴院、科技强院、和谐建院、依法治院”的办院方针。面对基础设施差、医疗设备简陋、综合服务功能相对较差等情况,医院先后积累资金数百万元进行医院建设,新建主体四层、面积达1700多平方米的病房楼附楼,新购病床100多张,对所有病房进行了装修改造、门诊大楼进行装修扩建,打造信阳地区设备一流的体检中心。同时,医院购置了多层螺旋CT、直线加速器、血液透析机、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系统(一滴血筛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调Q开关翠绿宝石祛黑激光机、德国百康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治疗系统、鹰视世纪波准分子激光手术系统、GE7500移动C型臂等大型医疗设备。如此大手笔的投入,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赢得了先机。现在,新病房楼附楼已正式投入使用,病区已改造完毕,病房内卫生间、宽屏幕液晶电视、中央空调、中心供氧、呼叫系统、冷热水供应等设施一应俱全,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医诊疗环境。 如今,走进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园林式的就医环境,整洁舒适的病房、焕然一新的门诊大楼、医务人员亲切的笑容,就像一股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 打造品牌,为医院腾飞铸新载体 “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是医院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法宝。近年来,该院按照“大综合、名专科”的发展战略,在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基础学科,突出重点学科,强化特色学科,发展优势学科,扶持新兴学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医院在原有重点专科皮肤科的基础上,将介入科、妇产科、肿瘤科、骨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列入重点专科建设,肿瘤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内分泌内科等病区相继建立,实现了临床科室专科化、专科科室特色化。医院十分重视重点专科的管理,强化科主任责任,与专科主任签订《重点专科目标管理责任书》,帮助确定发展方向,增加设备投入和人才培养,在科研项目、新技术的引进上给予大力的财力支持。 为扶持重点专科建设,医院还采取了“两面出击”的拓展思路:一方面与武汉亚心、武汉协和、同济医学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省级医院联姻,依托合作平台,依靠技术优势,走“强强联合”的发展之路,全面提升医院的技术水平和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医院又主动走下去,与周边乡镇医院开展广泛合作,先后与本市八县两区的20多个乡镇医院达成合作协议,建立了协作医院,为乡镇医院提供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实现了双方“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初衷。此举得到乡镇医院的赞赏和广大农村患者的好评,也受到了市卫生部门的高度评价。 厉兵秣马,人才建设成效显著 据该院院长王健介绍,医院以“建名院、创名科、树名医”作为战略决策,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用和谐的人文环境、舒心的工作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浓厚的学术环境大力开展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医院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和在职培训三种办法,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仅2008年一年就引进临床医疗、护理应届毕业生20余人,2009年上半年医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技术人员8名,引进紧缺专业硕士生4名,成功开展新的临床医学技术。医院长期聘请院外专家来院举办学术讲座、技能培训、手术指导,每年选派十多名医疗护理骨干多次到上海、广州、北京、南京等三甲医院进修,及时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医院每年拿出巨额经费用于人才奖励,对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或在国家级医疗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者给予物质奖励,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晋升。医务人员只要在技术上有所创新,业务上有专长,都会被医院予以重奖,并委以重任。在这样的人才政策下,一大批专家型骨干脱颖而出,真正营造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用人环境。此外,医院还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加强“三基三严”训练和考试,进行医疗技术大比武,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基础知识水平和临床操作技能,形成了广大医务人员比学习、比技术、比成果的良性竞争氛围。仅2008年一年,医院职工就在国家、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参加国内学术交流会30余人次,省级科研立项1项,市科技成果奖4项。短短两三年时间内,医院形成了一支由正副高级职称、正副教授、省市级学科技术带头人、市级拔尖人才60余人、中级职称140余人、硕士生8人的技术水平高、作风正、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为医院进一步做大做强储备了充足的人才资源。 创新服务,构筑和谐医患平台 医院在构建“和谐医院”行动中,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动力,立足于创建行业一流医院、患者首选医院、百姓放心医院,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满意为目标”的服务意识,坚持“患者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感动式服务、亲情服务,将医院的服务承诺具体地体现在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及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之中。 为方便病人就医,医院针对门诊大厅狭窄、进出拥挤、科室布局及窗口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对门诊大厅进行了扩宽、装修,调整了科室布局,增设了服务窗口,推出划价、取药一次完成的服务。此外,还制定了门诊和住院服务流程及规范,统一了全院标识,门诊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在全院开展了“四个主动”、“六个一”优质服务活动,即主动迎接病人,主动自我介绍,主动到床前征求病人意见,主动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向病人送一束鲜花,一声问候、一杯开水、一张慰问卡、一张住院须知,拉一次家常。为增加医院收费的透明度,让病人放心看病,明白交费,医院利用电子显示屏、公示栏等公示各种收费标准,做到让患者“五个明白”、“五个知道’、“五个放心”,即对诊疗收费标准、药品价格、自己的病情、做何种检查项目、自己的经治医生“五个明白”;对诊疗程序、诊治专家、手术应履行的手续、诊治项目和价格、服务承诺“五个知道”;对检查、诊疗、用药、收费、服务“五个放心”。实行住院病人“一日清单制”,病人费用明细账单当日打印,送到每一位住院患者手中,主动接受患者监督。推出了“电话预约挂号”、“免费送产妇回家”、开办孕妇学校等活动,实行弹性排班制,在挂号高峰时间,挂号室、收款室的工作人员上班时间提前,下班时间延后,平抑了挂号、收费的两个峰段。积极落实出院病人电话回访服务,及时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听取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意见、建议,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康复指导,将服务从院中延伸到院外,在医患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信任的桥梁。着力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将医疗、检验、医保等信息系统无缝连接,实现了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 医院定期走进社区、深入家庭,为群众提供灵活多样的社区医疗服务,得到社区群众的交口称赞。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得到深入开展,住院病人当天出院当天报销。医保工作扎实深入人心,成为信阳市城镇居民参保首家定点医院。 建章立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院长王健说:“要想描绘发展新篇章,必须确定发展方向,明确总体要求,落实目标任务,建章立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为患者提供周到、细心、贴心、温馨的医疗服务”。 为此,在管理上,医院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工作程序入手,汇编出版《医院规章制度及工作人员职责》一书,切实落实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管理,全面履行岗位责任制,实现“管理靠制度、操作按程序、办事依规章”的管理模式;推行层次分明的院科两级负责制,明确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不断加强依法执业力度;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和重点环节,细节质控抓医疗安全,做到月月检查、每季评比、定期通报,年度总结,兑现奖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包括对车祸、中毒、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据统计,仅2008年一年,医院职工参加各类培训50余人次,考核500余人次。 针对社会广大患者密切关注的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开大处方、药品回扣、等热点问题,医院切实加强行风建设,建立健全政风行风工作的长效机制,先后出台了“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规范”、“十条高压线”、“八不准”等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在全院设立了举报箱、意见箱,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遇到重大的决定,医院集体研究决策,所有基建项目、后勤物资、办公用品、器械设备统统实行公开招标,有效杜绝了“吃、拿、卡、要”等商业贿赂。院领导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保证了药品质量,杜绝了药品采购中的不正之风;建立了药师查房制度、临床用药监测机制,指导临床医师合理检查、合理用药、限制大处方,努力减轻病人负担;在全市卫生系统首创开展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恳谈会”,每月由医院监察室组织随机邀请门诊及住院患者,院领导班子亲临参加,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改进医疗服务,一年来,先后收集意见85条,落实60余条。开通了“院长接待日”,坚持每星期一在门诊大厅现场办公,征求患者对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的建议和意见,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接受社会监督,医院还聘请了院外行风监督员十余名,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和医德医风座谈会,广泛听取病人和社会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促进了和谐医患关系。同时坚持每周行政查房、业务查房,定期召开院办公会、院周会,保证医院政令畅通、高效明快;在强化管理层培训的同时,还定期举办培训讲座,对管理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文化搭台,树新时代医院风范 “医院管理一方面靠规章制度,一方面靠文化凝聚人心;医院文化是一种凝聚人心、提升医院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产,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是管理的最好境界。”院长王健说。 为打造具有附院特色的新型文化体系,体现新时代附院人的精神风貌,医院进一步加大文化体系建设,从树立医院精神、塑造医院形象、端正医疗作风、提高职工素质等方面加强医院文化体系建设。根据医院发展历史、办院性质、业务特色和发展方向等综合因素,医院设计创作了院徽、院训,从而有了自己的核心价值与文化理念,极大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医院定期组织全院职工进行健康体检,体现职工主人翁意识,每年召开职代会,鼓励职工提出意见和建议;把培训当作最大的福利,定期请来专家对职工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包括转变服务观念、医患沟通技巧、管理艺术、服务礼仪、执业风险防范等。为进一步完善医院文化建设,使医院的发展状况和新业务、新技术得以及时宣传,医院编印每月一期的《医院工作简报》,及时反映医院工作动态,报道先进典型事迹,展示医院医护人员的新形象、新风貌;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相继在“五四”青年节、护士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举行大型歌舞联欢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在举国震惊的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医院在第一时间组织全院职工向灾区捐款,先后五次向灾区献出爱心,是信阳市卫生系统第一个向灾区捐款的单位。全院职工树立了“爱岗敬业、创新求实、开拓进取,团结奉献”的医院精神,“团结、友爱、信任、和谐”的文化理念,在这里升华,人性化管理在这里展现,人心思干、人心思进在这里蔚然成风。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员工们的辛勤劳作给他们带来了丰收的硕果。2008年医院各项业务指标持续攀升,门诊量20余万人次,住院人次近万人,较往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社会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寒暑易节,春华秋实。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全体员工在院长王健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高屋建瓴、与时俱进,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将以“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创百姓满意的医院”为目标,继续深化改革、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乘势而上,使医院真正成为技术精湛、管理严明、环境优美、服务一流、保障有力、群众信赖的人民医院。在未来的快速发展中,他们将用心谱写一曲医患和谐的颂歌,用责任与奉献奏响铿锵奋进的号角,用浓墨重彩书写医院发展的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