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108期第1版
 
2009年第108期第2版
 
2009年第108期第3版
 
2009年第108期第4版
 

红旗渠之乡的抗癌试验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李伟强  张治平
    “林州食管癌防治工作走过了50年的历程。目前,在林州市这一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下降,已经比50年前下降了50%。”日前,在林州食管癌现场建设5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红旗渠之乡的抗癌试验得到了与会肿瘤专家的一致认可。
    “食管癌防治林州经验值得总结学习。”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赵平指出,林州食管癌防治现场创造了我国肿瘤防治领域的诸多第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进行肿瘤防治研究,拉开了新中国肿瘤防治事业的序幕;第一次在肿瘤高发现场建立了居民食管贲门癌发病、死亡登记报告体系,为“摸清底子,研究出对策”奠定了基础;第一次提出了霉菌与食管癌的病因学关系,为食管癌的一级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一次发明了食管脱落细胞采集器(俗称“拉网”),开创了食管癌早诊早治的新纪元……
谈癌色变的年代
    林县(今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角的太行山东麓,是一个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同时,也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之一。
    1954年,26岁的杨贵调任林县县委书记。上任后,他在乡下调研中发现林县群众生病的特别多。这些病中威胁最大的是食管癌,当地人叫“吃不下病”。得这种病的人很可怜,食管被瘤子堵得死死的,水都喝不下,最后往往被活活饿死。有的实在饿得受不了就用筷子硬捅,甚至有人喝敌敌畏企图在食管里腐蚀出一条通路来,也有人不堪折磨选择了自杀……
    在病情高发的村庄,几乎家家都有食管癌病人,有时竟会碰到一村几户同一天出殡,而且都是死于食管癌的凄惨景象,一时间使得人人谈食管癌色变。
    看到群众遭受病情的折磨,杨贵心情异常沉重。林县人民“路不通,水不通,食管不通”的“三不通”现状更是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关注。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周恩来总理指示“摸清情况,研究出对策”,并派出北京医疗队进驻林县。河南省人民政府派出了河南省医疗队深入林县现场,林县人民政府同时成立了“林县食管癌防治研究委员会”和“林县食管癌医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前身)”,从此拉开了中国食管癌防治的序幕。
    林州市卫生局局长程同吉说,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为代表的北京医疗队和以河南医学院(现郑州大学医学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为代表的河南省医疗队与林县食管癌防治研究所共同在林州现场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防治研究工作,当时的模式概括为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群防群治。
北京来的医疗队
    1958年,敬爱的周总理派中国医科院日坛医院(今肿瘤医院)的院长李冰来到林县了解情况,随后派出了强大的医疗队长驻林县,帮助林县人民解除病痛。
    从此,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的专家们带着周总理的嘱托,揣着悬壶济世的情怀,踏上了林县这片贫瘠的土地,与当地居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群众性防癌治癌工作。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北京医疗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赵平介绍说,医疗队到达林县后,逐步建立了县、社(乡)、队(村)三级食管癌防治网,并开展了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发病、死亡登记报告工作。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农村肿瘤登记报告机构。
    赵平说,当时,医疗队大部分时间是分散到各个大队送医送药。送医送药是件苦差使,医疗队员一个人承包十几到二十个大队,送医送药最远的大队要几十里路。最初全靠一双脚来来回回。
    “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是可以应付的,但要改变人们的观念却不是那么容易。”赵平说,手术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方法,可是当地群众不愿接受,因为一旦做了手术,就意味着丧失了劳动力。手术不肯做,放疗设备又没有,放射专家谷铣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他的建议下,1970年,具有开创意义的“腔内放射治疗食管癌”开始了。
    在林县,除了日常医疗工作外,防癌普查也是医疗队员们的一项重要任务。1959年,河南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教授沈琼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林县食管癌高发区现场,几十年如一日从事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综合防治研究,研制出食管细胞采取器,被称为“沈氏拉网法”,并创立了食管诊断细胞学。1961年他们采用细胞学拉网检查结合X光诊断,发现了第一例早期食管癌患者。1961年~1969年他们采用细胞学检查8525例患者,发现阳性患者3122人,早期食管癌212人,早期发现率6.8%。此后县、乡两级普查组深入农村开展了一年两次的食管癌高危人群普查,早期发现率为16%。
                   (下转第二版)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