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106期第1版
 
2009年第106期第2版
 
2009年第106期第3版
 
2009年第106期第4版
 

拿 捏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濮阳 李志胜

  “拿捏”这个词是否缘于中医学,我不知道。但是在我心中,自从与电脑结缘以后,经常累得“腰酸背痛腿抽筋”,先后去医院推拿、按摩几次,幸福得“热泪盈眶”,便由衷断定,它的产生一定与那双纤纤细手有关。
  然而,我的这种感受只是狭隘的治病救人,医生的“拿捏”没有恶意,且没有“损人利己”的思想。古往今来,从史书到现实,“拿捏”更多的是以刁难、要挟的面孔出现的。小时候,读吴承恩的《西游记》,印象最深的,除了孙悟空腾云驾雾、斩妖除魔的矫健身手外,再就是他头顶上的那个看不见的“紧箍咒儿”了。每每看到孙悟空那痛苦的神情,我一方面憎恨唐僧的不通情理,另一方面对那个将“紧箍咒儿”交给唐僧的“老婆婆”,颇多怨艾。及至后来,又将这种憎恨和怨艾,转嫁到了猪八戒的圆滑以及沙和尚的愚钝上。
  走出校园,面对滚滚红尘,愈加明晓了“拿捏”的含义。“拿捏人头痛”这句话,也许就是从《西游记》里衍生出来的。家长“拿捏”孩子;老板“拿捏”员工;老师“拿捏”徒弟;恶霸“拿捏”百姓……众多的“拿捏”,循着岁月的长河,构成了一幅芸芸众生图。为了不被“拿捏”,许多人逐渐向“猪八戒”学习,许多人慢慢向“沙和尚”靠拢,于是生活中多了左右逢源者,好了谗言献媚者,一些地域、部门“小人得志”、“拍马屁”之风盛行。
  老百姓对这种境况却无可奈何。他们的追求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不被“拿捏”,能够在“年少时不懂事,年老时不想事,掐头去尾的中间几年尽情享受一下各自的幸福生活”。可实际生活中,虽然大部分人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但也毋庸置疑,仍有一少部分人处于被“拿捏”的“水深火热”中。
  读唐史,我常为大唐所开创的辉煌而感叹。但随后读苏童的《武则天》,又不禁为晚唐的酷吏祸国而痛惜。当时的司刑评事来俊臣与万国俊合撰的《罗织经》,可谓是一本“拿捏”人的旷世奇书,书中精义是如何使无罪之人蒙罪的技巧要领,从告密、伪造反状到刑堂盘审,条分缕析,言简意赅。
  “拿捏”一词还有一意,即举止言谈忸忸捏捏,不大方。反思刁难、“拿捏”人者,又无不具备这种形态。尽管有的人表面文章做得好,但是其心里却时时惟恐“鬼”来“敲门”。因为“拿捏”这手段实则乃毒瘤,丝毫见不得阳光和雨露。那些喜欢“拿捏”人的人,从来都没有好下场。他们与惊恐为伍,与黑暗同在。
  也许,在法治体系愈加健全和完善的今天,那些存留于某些人身上的病菌,更需要法律之手“拿捏”一下,使之尽快灭亡,还老百姓以健康。当然,法律的这种“拿捏”,与上述那些“拿捏”,是有着质的区别的。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