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 刘承军 疾病预防与控制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实验室检测环节当属重中之重,检测过程的生物安全无疑又是最最重要的。笔者结合自已多年的业务工作的体会,对病原微生物检测过程中的不良做法作一总结。 一、安全意识时常要绷紧,它是实验检测的指挥中心。在一次进行日常水质检测时,同事进入无菌室,没戴口罩,被领导发现,批评了一顿:“那不只是在保证结果的准确,也是在保护你自已的生命”。此后,我每次进工作室前后都养成防护意识,把每一份样品都看成是病原体污染过的,严肃面对。 二、个人防护时刻到位,根据生物标本的性质及危害程度适当穿戴防护用品,手套、鞋套、口罩、眼镜、工作衣等必不可少。2004年夏天劳教人员进行艾滋病病毒初筛,由于天热,我去掉了眼镜,结果想不到的事却发生了:在打开血清管时血清溅到了眼睛里。经过及时用洗眼器冲洗,被检结果为阴性,但还是敲响了警钟。 三、仪器使用正确,生物安全柜是病原微生物检测必不可少的仪器。使用时,工作人员往往开后即进行操作,实际这是不安全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打开挡风玻璃门,把所需器材放入柜内,物品不宜过多,机器运转5~10分钟后将双手放入柜内静置1分钟后才进行操作,气幕稳定后才能有效保护样本、操作者及环境。 四、时常关注试剂保质期。笔者在一次甲肝-IgM测定时,没注意试剂已过期,结果阳性结果突然增多,查找原因时才发现是试剂超过保质期了。 五、质量控制,保证数据准确可靠。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复杂繁锁,是要求专业技术强的工作,它即能促进业务技能的提高,又能消除实验误差,监督仪器使用状况。每年进行一次室内及室间的实验结果对比,找出差错,确保结果真实可靠。 六、废弃物处理看似小实则大。合理的操作步骤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能保护环境。实际操作时污物包装袋最低使用双层,加之污物桶的一层袋子,最后应为三层,主要目的就是防止里面的液体溢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