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军 在全国率先推动实行城乡医疗一体化改革,在中原大地首试惠民医院和便民诊疗直通车,新农合病人可以“先看病后付费”……在河南郑州金水总医院,从医42载的院长周国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医务人员能够也应该达到的高度。(本报8月25日报道) 这个医务人员致力于的人生高度,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眼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疾病,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饱满的家庭、一个个生气勃勃的社群,乃至整个社会由仁心妙手的洗礼所实现的健康蜕变。这就是“医者非圣贤莫为”的古训。 但我们也不幸地看到,物质社会的昌盛激发了人们对健康的高度需求,却也渐渐将人们束缚为“稻粱谋”的奴隶。一方面,从对健康与生命的认知与体味来讲,人们渐渐蒙蔽于残篇断章,对相连、相关无所适从,更遑论整体。一方面,从对人生意义的追寻来讲,人们只想完成自己的工作,再有价值甚至关乎生活大义的行为都沦为一日三餐式的例行公事。 医者圣贤事。圣贤者,必能谋善断。何谓能谋,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能体会社会群众心之所想,能思考解决社会群众忧思之良善之策,能在复杂甚至局促的境况中找到发展的路向。正如周国平院长,忧思于医院的发展,忧思于社会群众就医的难与不便,在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中率先看到了弥合的契机,在发展与公益之间率先找到了互通互补的桥梁。何谓能断,简单来说,就是形势越紧迫,发展越困难,思考越周密,越需要快速抉择,快速决定。比如,手术中时间转瞬即逝,顾虑重重的不仅会良机尽失,更会伤筋动骨。更如与病人的沟通,发展医院的谋划,必须在重重阻挠中间找出最适合的方式,方能解决犹疑不决、沟通失调、发展阻滞情况的发生。 对于医务人员所从事的神圣的工作来说,我们不仅仅是在谋取生命的“一箪食,一瓢饮”,而是在维护健康,重塑生命。唯有此,我们的方向,就不再仅仅是看看病而已,至少应该是面对病人、面对社会,有着能谋善断的人生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