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是一种不言沧桑的成熟
高度,是一种平凡却执着的追求
高度,是一定水平层次的见地和造诣
高度,是一种登高望远的境界和一览众山小的情怀
在平凡中创造生命的高度
——记河南弘大心血管病医院外科院长王平凡
本报记者 董文安 通讯员 李祥瑞
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有一句名言:“把简单的事千百遍地做正确,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千百遍地做正确,就是不平凡。”在张瑞敏看来,海尔的工人每天能够按标准生产好每一个零件,财务人员每天能够按要求准确地做好报表,售后服务人员每次进入客户家都能够穿好鞋套,他们就是不平凡的人。
而对河南著名的心血管外科专家王平凡来说,每天从事的是对病人心脏进行“修修补补”的工作,近三年,他每年完成心血管手术上千例,已累计完成近万例手术,且手术的成功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他成功为出生仅7天的婴儿实施复杂先心大动脉调转手术,为90岁高龄的老人做冠脉搭桥术,在一颗心脏上成功架起6座桥,实施国内首例“三合一”手术,创下一天完成9台心脏手术、一天完成3台主动脉瘤手术的记录……王平凡每天用灵巧的双手、灵动的思维、忘我的敬业精神、炉火纯青的手术技术,在平凡中创造着不平凡,用千千万万个高难度的手术诠释着什么是生命的高度。
思想的高度:
“他为社会作贡献的执着精神感动了我”
4年前采访王平凡是在河南省胸科医院重症监护室,当时王平凡刚为出生才7天的患复杂紫绀型先心病、大动脉转位的小平安成功做完大动脉调转手术。今年7月29日下午再次采访王平凡时,他却坐在刚成立不久的民营医院河南弘大心血管医院的院长办公室里。
此前,王平凡的身份是河南省胸科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外科主任。他先后荣获河南省直属机关五一劳动奖章、河南十大爱心人物提名奖、河南优秀医师奖、中国医师奖,被授予省卫生厅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人民健康好卫士、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如此“根正苗红”的出身,在事业发展如日中天的人生黄金时期,48岁的王平凡来了一个华丽转身,由一个省级医院的业务副院长变为一家刚建立的民营医院的业务院长。投身河南弘大心血管医院是王平凡一时的冲动还是人生的追求?弘大心血管医院对王平凡究竟有多大的吸引力?
“是董先生的事业心、为社会作贡献的执着精神感动了我!”王平凡说,“去年整整一年,董先生再三邀请我进入这家医院,一开始,我根本不为所动,直到董先生请我实地观看了医院的所有设计、规划、布局、设备、人员构成等等之后,我动心了。”
王平凡所说的董先生,是弘大医院的创办者。董先生去年投资5.5亿元进入高端医疗市场,创办了这家全国一流的心血管专科医院。医院整体设计参照国际一流心血管医院的标准,建有十间全封闭层流、百级空气净化标准的手术室,装备有国内第四间即除北京、上海外大陆其他省区均没有的“杂交手术室”。
“一年多来,董先生多次找我,畅谈他的理想和医院的前景,充满了开创事业的豪情和激情。我多次告诉董先生,开办这种高端医院最大的可能性是不赚钱。可董先生说,他已经做好了不赚钱的准备。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基础上,‘我把它当成公益事业来做’。”
生命的高度,在于取舍之间的崇高。在创办医院的过程中,困难波折重重,董先生可谓历经千辛万苦。其实他完全可以选择投入那些见效快、风险小的产业。“从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董先生是在做一项公益事业。董先生的诚挚之情、拳拳之心最终打动了我,我愿与他一起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而努力。”王平凡动情地说。
“好马配好鞍”。弘大医院一流的设施和设备也是吸引王平凡的一个原因。弘大医院具有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和设施,如德国西门子双源CT、高端彩超、体外循环机、大型平板血管造影机等,配备有省内首台瑞典产优斯托拉ECMO(长期心肺支持系统)。
“我是个医生,我梦想能在设施、设备一流的医院为更多的病人提供服务。我的主要精力或兴趣都在为病人更好更快地做手术、减轻病人的痛苦上。对我来说,工作是快乐的。别人曾经问我:你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难道不感到辛苦?说实在话,我从未感到苦。每个手术的成功,都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有时看着挤在走廊上的住院的病人,我真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彻夜不停地工作、手术。”王平凡说,现在的公立医院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作为公立医院的有效补充,弘大医院基础条件非常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省心血管病人“看病难”的问题。
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他达到的高度。王平凡认为,医院与医院之间不应是单纯的竞争关系,更应该是合作关系。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更应是一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我非常明白,去民营医院风险巨大,但我对这条路充满自信。借助弘大医院优良的设备,我有信心将我省心血管外科水平再提高一步。我决心以自己的亲身实践闯出一条医疗改革之路,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再锻造出一支优秀的心胸外科队伍,为我省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技术的高度:
“代表了河南心血管外科的最高水平”
王平凡选择了弘大,弘大也选择了王平凡。弘大看中的就是王平凡高超的技术和强烈的使命感。弘大聘请中科院院士、国内心血管外科首席专家朱晓东为名誉院长,朱院士以及北京的很多心血管病专家都称赞说:“王平凡高超的医术代表了河南心血管外科的最高水平。”
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我省著名的心血管外科专家,王平凡二十多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手术台上,奋战在抢救病人的第一线。他不断开拓创新、不断超越自我,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心血管外科领域始终保持着省内领先地位。他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如一面鲜红的旗帜,高高地飘扬在河南心血管外科的高地上,引领并带动了河南心血管外科事业的快速发展。
1983年,王平凡从河南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主攻胸心血管疾病。在临床实践中,他勇于开拓、锐意进取,成功开展了一系列新业务、新技术,迅速缩小了与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成为我省心胸外科学界的后起之秀。
2001年11月,省卫生厅决定组建一支有实干能力的技术骨干队伍,以形成强有力的拳头来发展河南省的心血管外科事业。鉴于王平凡在心血管外科取得的丰硕成就,当时的省卫生厅负责人亲自点名王平凡做这一队伍的“学科技术带头人”,将他调到河南省胸科医院担任副院长兼心血管外科主任,主管业务,着重发展心血管外科技术。
上任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王平凡不敢有丝毫的放松。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扑到工作上,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瞄准国内先进水平,紧追直赶,在一些重大手术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创造了多项省内乃至国内第一。
他曾为出生仅7天的婴儿实施复杂紫绀型先心病矫治、大动脉转位手术,创造了河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纪录。
他曾在一颗心脏上成功架起6座“生命桥”,刷新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河南纪录。
他曾为一位冠心病巨大左心室室壁瘤患者成功施行了心室内补片成形及同期冠脉搭桥术,填补了省内空白。
他开展的“三合一”手术(冠脉搭桥+腹主动脉瘤切除+双髂动脉闭塞行腹主动脉双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系国内首例。
他曾为一位曾接受过两次心脏手术的患者开展马凡氏综合征治疗手术,开创了三次手术置换全胸主动脉的国内先河。
他主持开展的由一组医生顺序完成的左胸切口食管瘤切除和冠脉搭桥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不久前,他报告了他的最新成果,在国内外首先研制成功全新三分支支架涤纶象鼻血管应用临床,使世界性难题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获重大突破。
…… ……
诸如此类的创新还有:心脏不停跳小切口微创冠脉搭桥、换瓣加搭桥术、大动脉错位矫治术、全腔肺动脉连接术、分期复杂先心病矫治术、全主动脉弓切除﹢“象鼻子”术及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等20多项技术,不仅填补省内空白,且其中6项(例)成果系国内首创。
今年49岁的王平凡,在心胸外科领域奋战了27个春秋,共完成心胸手术1万余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功率达99.63%,冠脉搭桥术达99.3%,治疗一般先心病成功率达99.8%以上,主动脉瘤术达95%,无论是手术难度还是手术成功率均居国内先进水平。
而今的王平凡,作为河南省心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可谓功成名就。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些辉煌成就,给自己定下了一条准则:思想不墨守陈规,工作不满足现状,成绩不停留于过去,技术不断创新,全心为病人服务。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医学更高境界的追求,也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向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医学高峰迈进。
道德的高度:
“坚持操守,拒绝红包”
王平凡始终认为,要想做一名好医生,就要先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要想做一个称职的医生,除了技术精湛,还要有良好的医德。他敢对一度风行的红包说“不”。患者及家属送给他红包时,他一概不予接受,实在推托不掉,就委托护士长交到病人账上。
王平凡十分反感红包现象,他认为,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收受索要红包有损医生这一高尚职业的良好形象,降低医生在患者心中的信任度,并严重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在胸科医院工作期间,为割除这个“毒瘤”,他在病房、手术室的墙上贴上了《敬告患者书》,其中明确规定,对送钱、送物的患者一概不安排手术;对索要患者钱物的医生,任何人都可以举报。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患者对他的信任度,树立了医院良好的医德医风。
王平凡对待手术有句座右铭:慎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他说,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周密的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给病人手术,为病人服务切忌急功近利,更忌讳利益私心。如若术前检查表明病人的状况不适宜做手术,或者相应的术前准备没有调整到位,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上想,要对患者的生命负责,不打无准备之仗。一旦手术得以进行,要注重术中和术后的监控,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同时在手术安全的前提下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降低病人不必要的开支,以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由于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慕名来找王平凡看病的全国各地的患者络绎不绝,一年四季,病人爆满,一个月30天,几乎天天有手术,每周的手术都排得满满的,而且经常三四台连续作战,最多的一天,他完成了九台手术,创造了心血管外科手术量的省内纪录。
来找王平凡看病的患者中,许多都患的是重症心脏外科病,随时都有猝死的危险,一般的医院不愿意接收这样的病人,担心发生意外引发医疗纠纷,影响声誉。针对这一现状,王平凡担起了这个担子:“作为一个医生,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不能把医生这个职业当成是普通的职业来对待。病人选择了我,就是对我的信任和鼓励,我没有理由退缩,救治他们是我的责任,我要尽自己最大的热情和努力去打拼,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救治,还给他们健康的人生。”他还说,病人不是零件,治坏了无法再换,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必须对生命负责,付出全身心的努力和爱心去帮助和关心他们。
为此,他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病人身上:手术台上总有他忙碌的身影,病房里总有他对病人关切的身影,走廊里、电梯中则是他叮嘱病人家属如何照顾病人、如何为病人调理膳食的身影……尽管每周的手术都是排得满满的,但不论大小手术,他都坚持查房,再忙再累、时间再晚也都要到ICU病房看看当天的手术病人。
王平凡还经常为全省各地市的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他总是不计报酬、不讲条件、热心相助,以挽救病人的生命、发展河南省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上的整体实力为己任,足迹遍布河南省的各个地市。2005年10月,某市医院手术台上发现,根据原来的诊断仅需行一常规换瓣手术的病人,其实患的是罕见的主动脉根部囊性动脉瘤,需改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当地无此种手术的经验,遂紧急求援。当时王平凡刚做完一台主动脉瘤手术,正要进行第二台手术,而这台手术正是目前心血管外科最大的手术——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置换加象鼻手术。凭着娴熟的技术,他在3个小时内顺利完成了此例复杂高难度手术。下手术台后,他就紧急赶往某市医院,成功地给病人进行了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创下国内罕见的一天完成三台主动脉瘤手术的纪录。
春花秋月,赏心乐事,酷暑严寒,黾勉辛苦。无论是门诊室的问诊还是手术台上的精心救治,他的心永远是呵护生命的火,点燃希望的灯,不断照亮患者前行的路,为他们的人生打开健康的新篇章。
心灵的高度:
捐20万元奖金为贫困患者“修心”
作为一名德技双馨的名医,王平凡不仅一贯严于律己,而且他还向那些非亲非故的贫困患者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以一腔拳拳的赤子之心,把大爱播向四方。
2004年年底,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河南省胸科医院决定重奖王平凡20万元。但他认为,他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他说:“目前还有很多病人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经济条件很差,根本付不起基本的手术治疗费用,有的甚至放弃治疗,看着他们痛苦,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尽管20万元的奖励对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但是钱不是我的追求,它应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我希望能为病人早日摆脱病痛、尽早康复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于是,他决定把这笔钱捐出来,为20名家庭贫困的心脏病儿童患者进行“免费修心”,为他们进行全额免费的心脏矫正术,帮助他们获得一颗完好无损的“心”。他的决定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免费修心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接受免费手术的患儿中,有弃婴、有孤儿,有的同时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家徒四壁……他们是真真切切需要帮助的人,王平凡的捐助恰如雪中送炭,为他们送去了健康,也为他们的人生开启了幸福之门,同时也为他与病人之间构建了一个很好的沟通桥梁,使他成为病人真切的朋友,成为患者家属值得信赖的恩人。
行医26年来,王平凡埋头苦干,默默地奋战在手术台上和病床边,挽救了大批病人的生命。王平凡处处为病人着想,事事为患者考虑,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了他的病人。他对病人无私的爱,让人感动、使人敬仰,他那善良、宽厚、仁慈、诚挚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中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