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96期第1版
 
2009年第96期第2版
 
2009年第96期第3版
 
2009年第96期第4版
 
2008年第96期第1版
 
2008年第96期第2版
 
2008年第96期第3版
 
2008年第96期第4版
 

老院长的不老情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上接第一版)
  翟天有的这次选择得益于金水区实行的城乡医疗一体化改革。
  当时,金水区4家卫生院濒临倒闭,周边群众就医困难。周国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深思熟虑,他向区卫生局及政府提出了由区人民医院“收编”卫生院,推行城乡医疗一体化改革的大胆设想。
  在得到上级领导大力支持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周国平就完成了论证、考察、方案制定、人财物移交等工作,实施人事、财务、业务、药品、后勤服务“五统一”管理,选派了20名业务骨干,招聘了30名本科生、50名大专生到卫生院,而收费则按卫生院的标准。
  运行两年来,4家卫生院的门诊量、住院人次平均增加了8倍多,业务收入增加了7倍多,卫生院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有关专家说,这一体制上的变革,从根本上破解了困扰卫生院多年的引人难、留人难问题,打破了卫生院的发展瓶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被业内人士认为开创了国内先河。
  像这样的“破冰”之举,周国平还采取了许多:组建惠民医院,实行单病种限价,对新农合病人实行“药品零差价”、“先看病后付费”等政策,开通12条公交接诊线路免费接诊农民病人等。
热情——他脑里只有工作
  周国平几乎没什么爱好,不吸烟、不喝酒、不玩牌,他最高兴的事就是工作。
  42年来,每年的大年三十,周国平值班雷打不动。为了让住院患者过一个温暖的春节,他动员妻子、孩子到医院,一起为病人包饺子,还把家里的年货带到医院,一一送到病人的床头。
  对于家人,周国平却是一个不能尽孝心的儿子,一个不称职的丈夫,一个不合格的父亲。他是父母的独生子,却很少在二老面前尽过孝。一次,他的父亲因手术住院二十多天,但他却因工作忙没能伺候一天,只是偶尔晚上到父亲床前坐上一会儿。
  周国平与爱人结婚二十多年,从没有陪她逛过公园,进过商场。前年夏天,爱人患肾盂肾炎发高烧,需要输液治疗。他白天上班,晚上到家才给爱人挂吊针治疗,一连坚持了十多天。
  一次,周国平准备到北京出差。动身前,他忙着安排工作,等忙完了,一看手表已是下午1时许,距离飞机起飞的时间只剩1个多小时。他忙抓起办公桌上的一个馒头,匆匆往机场赶。在飞机上,许多人都对他投来异样的目光,大概他们很少看到就着咸菜吃干馍坐飞机的人。
  不只这样要求自己,周国平还这样要求职工。不论是谁,都要对工作热心,工作干不好或不适应工作,随时下岗,限期调离。周国平的侄女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医院,但工作表现一般,周国平毫不留情将其辞退。为此,哥哥一直耿耿于怀。几年来,医院先后辞退了不安心工作者数十人。
  金水区总医院本部有200张床位,280多名职工,但行政人员专职的只有4人,后勤科仅3人,周国平既是管理者也是医生,几乎每天都要上手术台,每4天还要值一个急诊夜班,3位副院长都兼科室主任,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连自己的办公室都没有,医院从不养一个闲人。
  医院兴建门诊楼、病房楼,包括装修,周国平要求自己买材料,只请工人干活。虽然病房楼最后装得像星级宾馆,但花费却很少,只相当于“包工包料”的一半。职工外出学习考察,都是吃工作餐,住最便宜的房间,连院长也不例外。
  周国平是1987年当金水区总医院院长的,当时金水区总医院的业务收入仅70多万元,固定资产还不足30万元,发展到今天,医院业务收入增长了100多倍,固定资产已达到1亿多元。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