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孱弱的心脏因为他而重新恢复生命的跳动;有多少人因为他重拾生活的勇气,开始健康的人生;有多少枯萎的生命在他的浇灌下发出新绿;有多少个流泪的脸庞因他而绽放笑容。这些,知名心血管专家何平无法一一细数。
但是,从普通的医生到知名专家和医院管理者,他艰苦跋涉的脚步从未停歇过。
新乡是何平的故乡,作为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心血管病专家,他没有丝毫架子,心里装的只有病人。他每天骑着自行车上班,穿着一双普通的凉鞋,吃饭从来不愿意坐包间,上下楼不乘电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无不折射出他的平民思想和亲民意识。凭着对党的忠诚,对医疗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医院发展的探索,他勤勉敬业、呕心沥血,用精湛的医术让千千万万颗濒临停跳的心脏恢复健康,让无数枯萎的生命绽放绿色。
有德之人,方能行医。上世纪80年代,虽然医生被视为“三大宝”之一,但其捉襟见肘的收入及艰苦的工作使大多数青年学生却步。何平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的熏陶,使他从小就认定要当一名医生,悬壶济世,体现人生的价值。1977年,在经历了那场全国瞩目的高考之后,他结束了近4年的下乡插队生涯,如愿踏进了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在校期间,他学习勤奋,努力刻苦。参加工作正式成为一名医生之后,他就把全副身心投入到医疗工作中去,他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大胆革新技术。基于他工作任劳任怨,表现出色,1994年他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2000被任命为心内科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全科医护人员艰苦奋斗,团结实干,不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并完成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总体效益在该院临床科室中排位名列前茅。他凭着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创造性地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全院职工和广大群众的赞扬,2004年担任医院业务副院长,2009年初任医院党委书记。
病房为家 勤勉敬业
一个学科的发展,离不开领头人的管理与带动。要求别人做的,何平自己先做到,作为心内科的领头人,他工作严谨,对员工关心、对病人关怀,为了专科建设呕心沥血、精益求精;为了病人的康复,何平常常吃住在病房,以病房为家,病人的需要就是他的号令,病人的康复就是他的追求。在何平的带领下,心内科医护人员团结一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赞歌。
患者李某,年已8旬,除了心脏病,还有多种疾病缠身。何平他们及时为病人做了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其中一支冠脉病变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并且随时可能引发急性心梗及其他心脏事件甚至危及生命。何平采用最先进的桡动脉穿刺介入技术为患者安置药物支架,稳定了病情,并且在随后的时间,经常派人到患者家中随访,指导用药。今年7月3日深夜,家住某厂的退休工人王某,突发急性心肌梗塞,医院的救护车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迅速赶到患者家中把患者接到医院,仍在病房的何平和他的心内科团队,早已等候在导管室的手术台前。患者被抬进来后,何平迅速为其进行了急诊造影,并且经皮做了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开通了病变血管,挽救了患者生命,用高级专家快速反应的能力和紧急救护的水平赢得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扬。
近30年来,何平总是第一个来到病房,不管白天黑夜,只要病人需要,出诊会诊风雨无阻、随叫随到。由于从事心脏介入手术需要在X射线透视下确定导管电极的位置,医生需要直接暴露在X射线下进行工作,会受到数倍于患者照射剂量射线的伤害。可何平总是上台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人,为了病人的康复,他早已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直到记者采访时,他的白细胞只有3000多一点,血小板不足7万。他像蜡烛一样用行动诠释着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使命。有一次,一台复杂的心脏介入手术一直从上午10点进行到晚上8点,下班后已经是筋疲力尽,当发现病房里有一个病人血压偏低时,他又回到病房进行细致的观察,等确认病人无并发症出现后,已经是深夜12点,他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踏上回家的路。第二天早上7点,他又早早地出现在病房。女儿学习他顾不上管,妻子生病他不在身旁。面对患者眼中的盼望和无助的期待,他放弃了血浓于水的亲情。父亲患糖尿病多年,他常常因工作忙碌疏于照料,父亲最后因病不得已而截肢,看着老父亲空荡荡的裤管,身为孝子的何平泪流满面,内疚、自责、忏悔和无奈交织在心头:宁肯让亲人遗憾,而不让病人痛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何平的带领下,心内科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恪尽职守成为准则,爱岗敬业成为风尚。
满腔热忱 极端负责
何平淡泊名利、甘于朴素。在商品经济的大潮汹涌袭来,当跳槽、走穴的风气弥漫在空中,医术高超的何平丝毫不为之所动,他用30年不变的固守坚持了一个白衣战士的承诺:生是二院人,死是二院魂。忠诚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从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管理者真诚、执着、深情的品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何平的带领下,整个心脏内科如同一个大家庭,工作全然没有你我之分,整个科室充满活力。遇到危重病人时,遇到工作及生活上的困难时,不是“给我上”,而是“跟我上”。为抢救一个心脏骤停病人,何平与另一位医生轮着为病人胸外按压近三个小时,病人心跳复苏后又连续两天两夜守候在病床旁,未曾合过眼,一直到病人奇迹般清醒过来。其他医生护士见何平如此敬业,亦自觉地争着去工作。由于心脏病人太多,何平经常是清晨走进病房,一直要忙到夜里才出来,几乎是用透支生命的方式,来换取病人的健康。
现在,虽然身为院党委书记,每天都要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但他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病房查看病人;专家门诊时间,无论多么繁忙,他都会准时坐在那里,因为病人在等着他。由于他医术精湛,服务到位,吸引了许多慕名前来的就诊病人。病人中很多都是老年病人,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他们排忧解难,有时一句话要反复讲上多次。他对收治的每一个病人,都亲临床边检查,以获得最直接的资料,给予最有效的治疗。有时院里开完会,早已过了下班时间,但他仍没忘记他的病人,还要到病房去巡视一趟,才安心地回家。
求真务实 精益求精
何平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医生,要努力运用和掌握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开发新技术、新项目,不断超越自我。只有不断探索与创新,才能促进医学事业的前进和发展。自1992年以来,心内科在他的带领下相继开展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植入术、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和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等,迄今已开展各类介入手术3000余例。现代医疗技术的引进及临床上的应用,成功挽救了无数危重心脏病患者,通过对一些难治性、隐匿型、变异型心内科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大大提高了病患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他不懈的追求。
何平对低年资医师和实习进修医师言传身教、从严要求,鼓励科室人员外出进修培训,开展每周一次的疑难病例讨论和每月数次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医生的医术水平和自身素养。他率先垂范,带领科室人员努力改善服务态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
情系医院 一生无悔
作为一名医生,何平对病人的爱护与关切是众所皆知的;而作为一个医院的党委书记,何平心头的压力更是别人无法体会的。工作忙碌、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做不完的行政管理,忙不完的协调指导,看不完的心脏病患者,做不完的临床手术。他没有叫一声苦,喊一声累,像老黄牛一样默默地顽强工作着。
何平说,医院要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加强软环境建设,深化医院管理,狠抓行风建设,提升医院综合实力。首先是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医院基本规章制度和各种考核方案,强化考勤制度,完善奖惩制度及医疗纠纷、差错、事故责任追究制等,确保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实施。近几年中,该院相继开展了“做五心医护,建医患真情”等医德医风建设年活动,每季评比优质服务优胜科室(窗口),评比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奖惩结合。以服务态度亲情化、工作作风利民化、服务质量优等化、服务环境宾馆化为目标,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真正做到病人利益最大化,服务流程简便化,就诊环境温馨化。
在何平看来,医院的发展关键还是要靠人才支撑。医院领导层统一认识,强化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大力引进优秀人才,近两年来,共培养在职硕士研究生25名。医院还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临床医生搞科研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和学科带头人茁壮成长。医院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为人才成长提供条件,打造出一支技术上训练有素、理念上严谨求精、作风上扎实过硬的医疗团队。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同时也越能完善自我,何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他带着对医学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对病人无限的爱,努力探索着、奋斗着……
“生命有涯,而奉献无涯”。忙碌的身影诠释着医疗工作的劳累与繁重,爱与奉献让何平这位心血管专家的工作充满了神圣。在何平数十年的奋斗历程里,我们看到了他无数的光辉业绩:破碎的心脏重新跳动,绝望的病人绽放出笑颜,频临破裂的家庭重圆,这就是对医生最高的奖赏,这就是医生价值所在,这就是何平最为欣慰的地方。
在何平的人生词典里,爱就是无私的付出和奉献,而恰恰是这种无所求的价值趋向,让幸福在奉献中升华,让行动谱写生命的赞歌。我们衷心祝愿何平书记和他带领的心血管团队以深沉、无私的爱,书写出激昂壮烈的人生乐章。
科室风采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三科成立于1985年,是以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脂代谢紊乱、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各种心律失常等疾病为主的大型临床科室,在豫北地区享有盛誉。
内三科作为一个独立的心血管专科,有固定病床45张,其中包括CCU病床5张、干部病床11张、普通病床29张,各病房均配有空调、暖气,冬暖夏凉,温度适宜,其中干部病房配有电视、电话、单独卫生间等,能满足不同层次人士的住院要求。
科室医疗条件先进,拥有C型臂X光机、多导生理记录仪、心脏多参数连续监护系统(既可床旁监护,又可中央监控)、心脏除颤器、床旁有创压力监测仪、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仪等。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全科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0余名,现任科主任由河南省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委员、新乡市著名的中青年心血管专家何平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由张学军、闫吉霞担任。科内专业技术人员均先后在北京阜外医院、北大一附院、同济医大协和医院及长海医院等国内著名医疗单位研修、进修和接受专业培训。该科已成功地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和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及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等,迄今已开展各种介入手术3000余例。
内三科与北大一附院霍勇、丁燕生教授,北京安贞医院吕树铮、陈方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黄超联教授等建立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可随时邀请到该院会诊、授课、手术。该科2001年还与法国、德国两个心脏中心建立了业务联系,还在门诊楼二楼内科一诊室特设了高血压专科门诊、血脂专科门诊,每天都安排有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坐诊,接受随访、咨询。
何平档案
何平,51岁,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三科主任,主任医师,新乡医学院教授。现任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专业学科带头人,新乡市医学会专家委员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新乡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新乡分中心主任委员。曾先后获得新乡市首届青年科技奖、新乡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
他从事临床一线工作近25年,每天参加查房、门诊、会诊、出诊及危重病人抢救工作。担任科室负责人后,他所管理的病房每年收治的病人在500~800人次,年诊治病人达3000~4000人次。1985和1995年先后参与创建该院两个CCU病房,收治了大量的急性心梗、心律失常、顽固性心衰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较早在新乡市开展心脏电生理检查、心功能检查、心脏负荷试验、心血管有创压力测定、床边心包穿刺引流及直立倾斜试验等先进技术,使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水平始终位居全市先进行列,较早在该市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及冠脉造影,PTCA,冠脉内支架置入术(迄今已独立完成800余例)及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2001年还成功举办了该市首次国际心血管介入研讨会。
记者手记:
患者的好医生 医院的好书记
初识何平教授是通过研读一份十几页的书面材料,其中讲述的几个故事,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好医生。
但到去采访何平教授本人时,见面的一刹那,我却有点发懵。工作人员没有介绍,就把我领进了办公室。我习惯性地认定做在办公桌前的就是何平教授,目光投向他开始切入采访话题。不料,拉张椅子坐在我身旁穿白大褂的中年男子接过我的话题,不紧不慢地谈了起来。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看似陪同人员的大夫就是今天的主角。我不禁为自己的误判道歉,何平教授笑笑,并把在场的几位一一作了介绍。他的低调出场让我感受到了采访对象的内敛和谦和。
老实说,何平教授的办公室看起来有点“寒碜”。两个沙发,两张桌椅,让不大的办公室显得有些拥挤。除了办公桌后满满当当摆放着书的一排书架外,室内几乎就没有其他打眼的东西了。
何平教授还是一个爱琢磨的人,总能从不平常的事件里挖掘出许多闪光之处。一次授白大衣仪式能够让年轻的医学生时刻不忘自己的职业使命和重托;一次升旗仪式就让医务人员心中激荡起热情的进取之心。而一个医者最可贵的人文情愫也就在这些细微之处的精雕细刻中毫无遮掩地奔涌而出。
有人说,何平教授是微观世界的恣意舞者,在人体方寸之间舞姿轻盈;有人说,何平教授冰冷的手术刀充满了温情,在心灵的幽暗世界里滚荡着生命的旋律。我认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句话对何平教授最合适。玉质硬而温润,不漏锋芒,不事张扬,却自有气度风华。正因为何平教授有着温润而平凡的内心,才使他充满力量和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