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93期第1版
 
2009年第93期第2版
 
2009年第93期第3版
 
2009年第93期第4版
 
2008年第93期第1版
 
2008年第93期第2版
 
2008年第93期第3版
 
2008年第93期第4版
 

健康的后三分之二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张晓华
    南阳师范学院工会课题组完成的《河南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再调查》显示,27%的高校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23%为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2%为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另外2%为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情绪失调、抑郁和焦虑。
    在8月8日河南弘大心血管医院“弘大爱心”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血管外科专家朱晓东谈到,一位心外科的专家,曾经为一个心脏病病人做了一台非常完美的手术,病人恢复得相当好,重获了健康。可是不久后,这个病人自杀了。为什么?因为病人为了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卖掉了房子,身体虽然恢复了,却无力再经营正常的社会生活。
    这两种人,他们是健康者吗?如果让他们周边的人回答这个问题,毫无疑问,答案是肯定的——没病没疾,咋不健康?可严格按照健康的定义来说,他们并不能被归入健康的行列。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一直以来,我们往往只注重躯体的有无病痛,忽视了一个人精神上、社会上的良好状态。这健康的后三分之二,就像一棵树的树干和树根,虽然不是最显眼的,却是绝对重要的。
    这后两种因素,长时间被忽略的原因,可能需要精通医学、社会学、人类学的人才能解释得清楚。但这种现象的产生,不能不说是医学的一个遗憾——医生,本可以成为呵护生命的健康使者,而不仅仅是杀疾灭病的斗士;这也是无数患者的遗憾——他们本可以离健康更近些,如果他们能看清,真正的健康在哪里。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