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 王智
记得某位教授曾说过,“社会也是一所大学”。暑期实践的开展,给了我们进入这所更大的大学学习的大好时机。利用暑期实践,我们希望能够学到什么呢?
第一是学会关心社会。这些年国家领导人再三强调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围绕“民生”二字开展工作是各级政府的共识。社会实践让我们大学生“沉下去”了解社会,了解民生。在真实目睹社会百态的基础上,我们思考大学生为什么要实践,是学会同人民紧密结合?是学会拥有为祖国奉献青春的理想和品格?大学生在祖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该怎样定位?很多问题或许在实践结束也没有一个好的答案,但是自觉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就会慢慢学会关心社会、心系群众,思想上得到洗礼,对“为人民服务”的认识不断深化,继而随着社会责任感的不断加强,我们也不断成长着。
第二是学会奉献。2008年被称为“志愿者元年”。2008年,青年志愿者在抗震救灾大会战、“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等活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青年一代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安放青春的地方,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同样,社会实践,就是我们安放青春、奋斗青春的舞台。奉献精神在这个舞台上相互感染着,大家齐心协力,每个人多奉献一点力量就能办成大事情。奉献的价值也实在体现在百姓的微笑中。当义诊现场早早挤满人,当一声声朴素的“谢谢”向我们道来,心中油然而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就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奉献的理由。
第三是学会知识和技能。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最好的导师。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检验知识、增强本领。“绝知此事要躬行”,志愿者能够在行动中检验自己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能否为社会所承认、所用。只有在行动的过程里,我们才能真切体会到书上说的“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磨练了意志、锻炼了体魄”。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能够促其收获很多新的技能。
第四是学会展现自我。在社会这所大学,尤其是在社会暑期实践这个平台下,我们每一个人都代表着大学生的形象。在这种相对高倍的显微镜下,我们更能够检验自身的各项素质,学会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例如关心农民健康,最需要在行动上见文章。杏林学子通过活跃在田间地头这种最朴实的姿态告诉社会,我们中医药人正用一种奋斗的姿态、行动上的付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相信中医、用好中医!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里写道:“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评判“少年强”、“少年进步”的一面镜子。社会是一所大学,暑期实践这个学期虽然短暂,但是相信我们都能收获很多。只要我们沉下心,相信我们一定能写出青春期的金色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