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风湿病医院 娄伯恩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复杂,缠绵难愈。全国名老中医娄多峰教授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虚、邪、瘀”治痹(风湿病)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临床反复验证,逐渐固定下来一些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方,这些经验方针对相应病证,灵活应用,疗效可靠。 方一:黄芪桂枝青藤汤 药物组成:黄芪60~120克、桂枝 15~30克、白芍30~60克、青风藤30~45克、鸡血藤 15~30克、炙甘草6~9克、生姜5片、大枣 5~10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通阳蠲痹。主治风寒湿痹阻,气血亏虚的虚痹。方以扶正治本为主。凡肢体关节酸痛或麻木,每遇劳累、气候寒冷、潮湿等则疼痛加重,肌肉瘦削或虚肿,面色苍白,自汗畏风,神疲乏力、舌质淡胖脉细弱无力者,皆可应用。属实证、热证、肝阳上亢、阴虚之旺者,禁用。风邪偏盛,呈游走性疼痛者,加海风藤20~30克;湿邪偏盛,肢体沉困下肢为甚者,白芍用量不宜超过30克,去甘草,加萆薢15~30克、获苓15~30克;寒邪偏盛,冷痛明显,局部欠温,遇寒加重,得温则舒者,重用挂枝,加川乌、草乌各9克,或加细辛3~6克。 方二:清痹汤 药物组成:忍冬藤60克、败酱草30克、土茯苓21克、络石藤18克、青风藤30克、老鹤草30克、丹参20克、香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除湿,活血通络。主治类风湿邪实候热证。证见关节疼痛,扪之发热,甚则红肿热痛,遇热痛增,屈伸不利。舌质红,苔黄,脉数。风热表证加连翘、葛根;气分热胜加生石膏、知母;热入营血加生地、丹皮、元参;湿热胜加防己、白花蛇舌草;伤阴加生地、石斛。 方三:化瘀通痹汤 方药组成:当归18克、丹参3 0克、 鸡血藤21克、制乳香9克、制没药9克、 元胡 12克、香附12克、透骨草 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主治类风湿瘀血候。证见局部有外伤史,疼痛如针刺、固定不移,局部皮色紧暗,或顽痹不愈,或关节畸形,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偏寒加桂枝、制川乌、制草乌、细辛;偏热加败酱草、丹皮;气虚加黄芪,血虚加首乌、生地,关节畸形加炒山甲、乌蛇、全虫、马钱子等。 方四:二草二皮汤(外用方) 方药组成:仲筋草60克、透骨草60克、五加皮60克、海桐皮60克,水煎外洗患处,适用于成人膝、肘及手足关节的熏洗。每日熏洗1~2次,1次30~60分钟。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者;也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关节功能障碍者(多配合按摩、牵引)。局部冷痛、欠温、皮色淡暗者加细辛、川乌、草乌、桂枝各30~60克;肿胀甚,按之濡,肢体沉困者加萆薢、防己各30~60克;红肿热痛者加大黄、芒硝、桅子各30~60克;刺痛,皮色紫暗者加苏木、丹参、生乳香、生没药各30~60克;关节坚肿、僵直、顽痰凝结者加白芥子、半夏各30~60克;肌萎或关节有响声者加木瓜、灵仙、老鹳草各60~90克。以上用量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减。 以上四方有内服、外用之分,临证四诊合参,辨证准确,对证治疗,效果肯定。另外,根据临床需要内服和外用可同时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