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88期第1版
 
2009年第88期第2版
 
2009年第88期第3版
 
2009年第88期第4版
 
2008年第88期第1版
 
2008年第88期第2版
 
2008年第88期第3版
 
2008年第88期第4版
 

她,在这里起步……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新县人民医院建院六十周年巡礼
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周峰 罗卫力 曾馨香
  走进国家级卫生城新县,风光绮丽,绿树成荫;迈步新县人民医院,你会被这所与共和国同时诞生的医院所感动。
  光荫荏苒,日月如梭,穿越时空,回首历程,新县人民医院伴随着祖国的繁荣富强迎来了六十华诞!


  新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大革命武装。新县人民为了赢得新中国的诞生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当时全县不足10万人就有5.5万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这里走出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94位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干部。这里曾是中共中央鄂豫皖首府所在地,是黄麻起义策源地,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落脚地,是坚持大别山革命红旗不倒战斗地。
  1949年6月,新县成立了人民政府,于同年9月组建了新县人民政府医务室(新县人民医院前身),派南下干部和西医师、护士、药剂员各一人,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全县人民医疗卫生预防工作。1950年上半年,医务室更名为新县卫生所,1952年4月建立新县人民卫生院,1959年方更名为新县人民医院。据1951年12月18日新县卫生所年终工作总结载:“全县患天花、伤寒、痢疾等传染病287人,死亡4人。”“传染病发现后唯一困难就是隔离不容易。新县是红军老根据地,人民群众很穷困,一家人烧锅做饭与猪牛等家畜共住一间屋者约占30%之强……”可见那时医疗卫生工作起步何等艰辛。1953年,党和政府分别从河南大学医学院、汲县医专、江西第一医士学校派来了梁学恭、宋作桢、陈茂梓、钟元生等一批医学专业的青年技术人才,挑起了为全县人民防病治病的的大梁。
  1959年,年轻的宋作桢大夫为一名病人成功实施阑尾炎手术,被方圆百里的新县山区群众传为“神医”。从此结束了阑尾炎在当地得不到治疗的历史。
  建国初期,医院共有医务人员32人,设有门诊、病房、手术室、妇产科、化验室、防疫股、总务股等,开设病床15张。当时,医院设施设备简陋,医护人员除担负医院正常接诊外,还经常跋山涉水,为山区群众看病防病,使流行新县山区的各种传染病得到了有效防治。


  春去秋来,寒暑易节。上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遭受困难时期,党和国家更是关心新县人民卫生事业,派来了大批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学生,拨了专款建设院舍和购置医疗器械,使医院初具规模,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得以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人们不会忘记,1969年6月,发生在新县沙窝镇的那起群体中毒事件。当时正值端午节,沙窝供销社门市部误将“氯化钡”当作“明矾”销售,造成3000多人中毒,医院员工全力以赴,星夜兼程,奔赴一线救治中毒伤员。由于救治及时,除8人死亡外,大批中毒病员转危为安。人们不会忘记,1976年7月,医院派出4名医疗专家赴唐山抗震救灾,为救治伤员作了积极的贡献。人们更不会忘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恢复了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经过拨乱反正,新县人民医院形成了党组织领导下的专家管理医院,一批医疗专家走上了领导岗位,医院员工意气风发、锐意改革、奋力拼搏,医院各项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党和政府更是加大了老区医院建设步伐,兴建了住院部、门诊医技大楼和长潭分院,投资购置了CT、彩超、电子胃镜等大批医疗器械,大大提高了医院疾病诊断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使医院朝着工作运行网络化、行政管理正规化、疾病诊断器械化、医护质量标准化方向迈进。截止2008年,医院辖一个分院,25个业务科室,服务功能大大增强,尤其是一大批年轻的医护技专业人员犹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现在,医院不仅接诊收治常见病患者,还攻克了一些疑难病症。如外二科(骨科)副主任医师胡成德,重点专攻腰间盘治疗手术,改进了“小切口腰间盘髓核摘除手术”,被信阳市科委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科还被定为“特色专科”;护师彭继梅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大胆创新,研制成“注射一次性加药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副主任医师杨裕莲将长期积累的手术麻醉经验结合临床应用,发表《气管全麻复合连续硬外麻醉上腹部手术中应用》和《吗啡、氟哌腚、布比卡因应用于术后镇痛临床研究》等论文,获信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外三科主任医师岑伟潜心钻研攻克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被新县山区群众传为“名医”。过去,新县全境峰峦叠嶂,山区道路崎岖,边远乡镇病人来县城最少也要半天。现在政府实现了“村村通”,医院建立了120急救中心,使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入院治病。医院事业长足发展,蒸蒸日上,是党和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社会民众倾力支持,医院干部职工努力奋斗的结果。


  2003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拨款兴建的门诊医技大楼落成时,医院员工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作书悬幅:“大别山麓扬天使形象践行医德职责再创新的辉煌,小潢河畔办新县医院躬身服务人民踏上新的征程。”
  沧海桑田,历尽艰辛,风雨坎坷,终见辉煌。新县人民医院历经起步、变迁、拼搏、发展,向中原大地昭示着她的辉煌。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此骄人的业绩,付诸了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凝聚了几代人的集体智慧,渗透了几代人的汗水。2008年医院门诊量16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9000余人次,治愈率达98%。
  六十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六十年,人民卫生谱写新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新县人民医院院长谭震说,新县人民医院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带着人民的重托与期盼,脚踏实地,勇挑重任,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不忘人民,乘风扬帆,为医院的发展奋力前行。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