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第二中医院争创三级甲等医院综述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韩晓冰
摘要:去年以来,洛阳市第二中医院在以张善举院长、苏佳音书记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内强管理,突出特色,外树形象,实现跨越”、“两个效益并重、四个立足支撑”(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立足于优质服务、立足于医疗水平、立足于创新经营、立足于品牌效应,支撑起医院两个效益的提高)和“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医院的生存发展、有利于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为总体方针和发展战略,创新管理,与时俱进,使医院凸现强劲的发展活力,逐步驶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被列入省首批“创三甲”中医院行列。
30年的风雨沧桑,记载了昨日的艰辛和开拓;30年的岁月洗礼,造就了今天的收获与辉煌。2008年,洛阳市第二中医院先后荣获省卫生先进单位、市依法治院先进单位、市护理工作先进集体、医院管理年评价全省表彰15家医院之一,社区中心和医保工作在年度考核中也被评为全市先进。经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该院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高。今年上半年医院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58.6%,门、急诊人次较去年增加24%,床位使用率平均达98.1%。
作为河南省创建三级甲等中医院第一批创建单位和洛阳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的11家医疗单位之一,该院以“创三甲”为抓手,以服务百姓健康为核心,开展了一系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的工作。
改善硬件环境 方便百姓就医
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该院。国医堂、检验中心、辅助检查科室均位于门诊三楼,无论是就诊患者还是上了年纪的老中医上下楼都十分不便。为此,院领导当机立断,通过招标投入50多万元加装两部电梯,同时又投入数万元,仅用半个月就建成一个约500平方米的停车场,充分体现了该院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理念。
硬件改善,强筋壮骨。按照“三甲”医院的硬件要求,该院积极引进现代化诊疗设备,已拥有德国西门子高速螺旋CT、迈瑞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分辨免疫分析仪、血流变检查仪、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彩色颈颅多普勒检查仪、日产彩色B超机、日产电子胃肠镜、日产大型数字化X光机、数字化胃肠机、腹腔镜、高强度超生聚焦肿瘤治疗机、多功能心电工作站、HOTEI工作站、呼吸机、麻醉机及血液透析机等上百台(件)现代化检查治疗设备。2009年通过招标,医院又新购B超机1台、血液透析机4台、数字X光机(CR)设备1套、腹腔镜1台,数字胃肠机也同时投入使用。这些设备为患者带来了高新技术的优质服务,无形中降低了患者的看病费用,同时也为医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名医荟萃国医堂 百姓求医更便利
如何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进一步弘扬中医文化,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该院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成立洛阳国医堂!并且明确将其定位为“成就名医的摇篮,名医服务群众的平台,病人寻求名医的直通车”。这是洛阳市第二中医院发挥中医特色又一重要举措。
国医堂共有9间诊室,十多位古代名医画像悬挂其间,中医文化氛围浓郁,目前已有近30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名老中医坐堂应诊。如主任医师、教授乔保均,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他从医六十余载,长期倾力于疑难杂症的研究,擅长治疗各种肿瘤、冠心病、肝硬化等顽固性疾病,闻名中州,被誉为“豫西中医界之泰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有突出贡献的老中医药专家”;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张善举,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被患者誉为“张三付”,曾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获得科技进步奖2项;还有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贾燕平、中医妇科主任医师王东巧、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韩冠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吴燕燕、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袁保卿、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于聚、被群众誉为豫西“小儿王”的王金旺、原洛阳市中医学会秘书长吴树菊、肾病专家吕宏升等等,名家荟萃,各有专攻。自去年“十一”开堂应诊以来,病人络绎不绝,“国医堂”已经成为该院的一张名片。
“第二中医院,洛阳国医堂,天天有名医,假日不休息”。每到下班时间,国医堂内仍是人头攒动,无法闭堂。为保护名老专家的身体健康,该院不得已采取了限号措施。为了满足患者需要,张善举带头,专家们主动放弃法定休息日,坚持坐堂接诊,使“天天有名医,假日不休息”落到了实处,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百姓“求医”的愿望。如今,“看中医,到洛阳国医堂”已是当地群众的共识。
搬迁扩建中药房 就医取药更便捷
由于九都西路扩建,该院被拆迁房屋近1200平方米,主要涉及药房和药库,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经充分论证,征求专家意见,该院投入数万元将中药房搬迁至门诊二楼,并增设划价收费窗口,使就医、取药流程更加顺畅、便捷,极大地方便了患者。该院要求中药必须达到“品种最全、质量最好、价格最实、炮制最正宗”的要求,目前700余种传统中药饮片采购、炮制、加工、开发自成体系,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该院启动了随方制剂工作,因人而异加工生产,凡需要者保证按时加工,确保患者及时服用。
改造煎药房,是该院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又一举措。改造后的煎药房宽敞明亮,新增煎药机4套,并且保留了传统的紫砂锅,实行无假日工作制,确保了患者方便、按时服用汤药。另外,该院还配有免煎浓缩颗粒剂,供嫌汤药味道不好的患者选择。
高质量、精加工的中药,不仅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也成为该院生存发展的先天之本。
打造名医建名科 吸引百姓来就医
洛阳市第二中医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的“三名四进”工程,坚持突出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和特色病症管理,使该院中医特色更加突出。
这里的脑病专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他们以中医传统技术的发展和继承为主导,以系列中药制剂、针灸疗法、推拿引导、康复训练为主要方法,引进微创治疗脑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接触溶栓治疗脑梗死等新技术为辅助方法,突出“专”字,稳定发展。该科主任韩冠先最近还被评为全省30名名医之一。老年病康复中心,对病人开展24小时衣食住行全方位优质服务。中西医结合肾病中心,既有先进的透析中心和西医疗法,又有中医中药的调理,疗程短,效果好,无毒副作用,使许多严重的肾病患者恢复了健康,提高了生命质量。还有肿瘤防治中心、肛肠科、脾胃病科、骨伤科、外科、妇产科等,科科中医特色明显,注重中西医结合,融传统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为一体,在豫西地区乃至全省都享有盛誉。妇产科以中医妇科为重点,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类妇产科疑难杂症及妇科肿瘤等。五消丸、消炎止痛丸、复方三甲散、热毒清口服液等五十余种中药制剂已成为该院的拳头产品、名牌产品和深受群众信赖的产品。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将对该院制剂室给予设备和资金支持。
现在医院新成立了预防保健部,设健康体检科、体质分析科、时令病预防科、亚健康调理科等,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关注亚健康人群,帮助众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们消除疲劳,增进身心健康,预防和减少重大疾病的危害,获得幸福健康的人生。洛阳市第二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色优势和作用,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配合中医中药进社区工作的开展,联合协同拓展服务领域,逐步形成以该院为中心的健康服务网络,把中医药养生保健、辨证施治、治病求本等优势,融入社区、融入家庭、融入日常生活、融入生命全过程。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建设百姓满意医院
该院投资30余万元建成的高规格学术报告厅,定期进行学术讲座,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让院内重点专科的学术带头人、省名医、科主任等结合医院实际、临床情况进行学术讲座,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针对中医医院急诊抢救能力相对滞后的现状,邀请上一级医院专家到该院进行院前急救、心肺脑复苏等技术指导。
该院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了新一轮中层干部的聘任,将50多位业务能力强、有事业心责任心的人充实到中层干部队伍中,实现了医院学术带头人、业务骨干、管理干部的最佳配备,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为医疗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该院引进4名硕士研究生,同时还派出十多名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经常派出学术带头人、科主任、医疗骨干参加各类高级研修班及各种学术会议,为医院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经验。
该院不仅是为百姓诊病疗伤的场所,更是一所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学术殿堂。目前,浓厚的学术氛围,敬业的学术团队已在该院蔚然形成,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规章制度,成为广大患者疗效的保证。
“‘创三甲’,为百姓;为百姓,‘创三甲’”,该院院长张善举说,他们将以这次争创三甲为统领,以制度执行与提升、文化建设与推进、质量提高与巩固为目标,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创建。坚信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洛阳市第二中医院一定会成为洛阳市著名、全省闻名、全国知名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中医院,让中医瑰宝为保护人民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