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季 日前,记者随同开封市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对该市民营医院进行巡查,所见所闻让记者感受到民营医院在管理运作中应该更好地找准市场定位,同时亟需提高内涵建设,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保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巡查中,记者发现开封市很多民营医院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医院设备陈旧、设施简陋、专业人员技术水准参差不齐,导致服务项目、服务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当地主管部门对民营医院缺乏必要的正面引导,加之部分民营医院的经营者缺乏必备的专业理论和实际经验,缺乏对市场的准确定位,缺乏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导致制度化建设不健全,管理随意性大。这样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自身规模的扩大,势必制约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一些民营医院的院长也表示,民营医院的内涵建设仍待进一步加强,包括医疗设备、服务、品质等管理都应达到应有的要求。 但是说来容易做起难。开封市卫生监督所医疗监督科科长李强告诉记者,民办医院的形式多样,一般包括由私人诊所发展成一定规模的医院,一些企业和个人通过兼并注资改制发展起来的自主经营或股份合作医院,由外资注入建立起来的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等等。各类不同背景下的民营医院在发展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甚至有一些急功近利的民营医院在运行中出现了违法违规行为。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民营医院的发展羁绊来自于自身的局限:一是“院中院”问题,许多民营医院违法违规经营,将科室转包给他人,甚至转包给一些没有行医资格的人员经营,从中收取租金,而不顾医疗质量;二是非法违规广告、高收费等问题;三是投资人自身对医疗政策、法律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限制了自身发展;四是一些医院投资人与管理者之间的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影响了医院正常运行。 在此,记者呼吁,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卫生行政部门要在管理方面加强对民营医院的积极引导,民营医院管理者也应及时充电,同时建立健全完整的医院内涵建设,让民营医院的经营逐步走向正规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