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82期第1版
 
2009年第82期第2版
 
2009年第82期第3版
 
2009年第82期第4版
 
2008年第82期第1版
 
2008年第82期第2版
 
2008年第82期第3版
 
2008年第82期第4版
 

“酸性体质”与健康文化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张晓华

  楼下的老大娘,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骑着她的小三轮,带上两个大塑料壶,前去听一个脑血管健康知识讲座。她满头大汗地蹬着小三轮骑过好几条街,其实主要是为了去那个讲座装水。据说,那水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弱碱性水”。
  大娘告诉我,人得心脑血管病、得癌症,都是“酸性体质”导致的。弱碱性水能调节身体酸碱平衡,使人常葆健康。
  今年6月,罗京因患淋巴癌逝世后,某知名门户网站在这条消息的下面放了一则醒目的相关链接:癌症不能在弱碱性的人体中形成和扩展,只要身体从酸性转变成弱碱性,不管得什么癌症都能转变和被治好……这样惊世骇俗的观点,赫然被挂在一个门户网站的首页。
  近两年,“酸碱体质”的论调,“随风潜入夜”般无孔不入。在许多人眼里,它成了解开自己“健康疙瘩”的万能钥,他们如获至宝地以这套理论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至于这个理论的医学根基在哪、是谁提出倡导的,鲜有人去追问。
  而在去年8月,《新世纪周刊》关于酸性体质论的长篇报道指出,“酸性体质”的概念,是江苏一家生物制品公司的董事长提出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概念,无论西医临床研究还是中医理论,都不承认它的存在。
  既然去年已有媒体揭开“酸性体质”的庐山真面目,为何一年以后,“酸性体质”的概念依然紧紧粘附着一些老百姓和部分媒体?这凸现出了医学知识普及度不足。血液的pH值是一个最基本的医学概念,人体血液正常的pH值应该是7.4,可以在7.35~7.45中间波动。一旦低于7.35,就会引起酸中毒;高于7.45,同样也会引起碱中毒。了解了这个概念者,一定会对“酸性体质”的论调免疫,起码不会为它所蛊惑。
  对基本医学知识的无知,也是健康文化缺失的表现。文化是人类群体整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健康直接关注人的躯体、精神状态,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健康需要文化的引领,正如卫生行业需要文化的引领一样。如今,我省的卫生系统正在大搞文化建设,而我们每个人不妨趁着这股东风,把自身的“健康文化建设”也搞好一些。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