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80期第1版
 
2009年第80期第2版
 
2009年第80期第3版
 
2009年第80期第4版
 
2009年第80期第5版
 
2009年第80期第6版
 
2009年第80期第7版
 
2009年第80期第8版
 
2008年第80期第1版
 
2008年第80期第2版
 
2008年第80期第3版
 
2008年第80期第4版
 

乙肝患者慎选初治药物以免触及耐药“暗礁”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核苷类似物药物的出现,曾给乙肝人群带来欣喜,然而就在人们充满希望地走上抗病毒治疗的道路后,却遭遇了耐药的“暗礁”。对此,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谢尧日前提醒患者,应慎重选择初治药物。
      “乙肝核苷类似物初治患者应首选强效抑制病毒、耐药发生率低的药物,这就是‘双保险药物’初治策略,其目的是保护患者免受耐药困扰,持久稳定地控制病情。”谢尧说。
      他指出,一旦遭遇耐药“暗礁”,就会导致抗病毒药物失效,病毒反弹,患者不得不加用药物或者更换药物,这不仅增加治疗成本,而且还会增加后续治疗方案发生耐药的可能性,很容易使乙肝患者陷入“耐药、换药、再耐药”的恶性循环,病情还可能向肝硬化、肝癌的方向进展。
      今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的《慢性乙肝治疗指南》首次在治疗目标中突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谢尧表示,这一转变表明了从关注患者的短期生理指标转向关注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新趋势。基于这样的治疗目标,新指南将强效、耐药率低的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推荐为慢性乙肝核苷类似物治疗的一线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表明,初治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治疗5年,94%的患者病毒载量可降至不可测水平,而累计耐药率仅1.2%。
      今年5月公布的《中国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显示,病情得到长期控制、坚持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可达到75分,高于乙肝人群整体平均水平;而且这些患者绝大多数都没有发生过耐药。
  (摘自新华网)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