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华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努力打造全国知名品牌药业纪实 本报记者 王平 通讯员 陈建中 5月30日上午8时,一辆载有2万多瓶大输液的东风大货车从河南华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缓缓驶出,直奔目的地——禹州市。记者在当天的出货统计表上看到:这天一大早,发往周口、新乡、南阳、湖北的大输液货车已经驶出,最远的驶往广州市,共送出40多万瓶(袋)大输液……“面对严峻挑战,我们公司实施产品结构调整,提出‘销售不减,岗位要增,工资要提’的奋斗目标!”河南省华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慎天贵满怀激情地对记者说。 企业改制 焕发生机 据了解,河南华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名河南华利制药厂,始建于1969年。该公司是2001年11月改制成立的,主要生产大输液。改制之初,该公司负资产3000多万元,职工人数1030人,年销售收入7000多万元。8年来,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公司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旧厂房已全部拆除,6个生产车间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改造,且全部通过国家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上马了年产3000万袋的软袋大输液生产设备,填补了我省空白,大大增加了产品附加值。目前,其主导产品大输液由改制前的年生产8000万瓶提高到了1.8亿瓶(袋),市场份额占河南省的75%,并远销广东、河北、福建、青海、新疆、贵州等10多个省。 经过8年的拼搏与努力,该公司的经营业绩连年攀升,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职工收入明显提高,福利条件明显改善。改制8年来,该公司已发展成为河南省最大的输液生产基地,拥有原料药、大输液、针剂、片剂等6大类140多个品种、规格。截至2008年底,该公司总资产达1.3亿元,完成年销售收入2.2亿元,是改制前的近8倍,创利税1100多万元。公司现有职工1500多人,职工住宅楼由改制前的4幢发展到现在的11幢。该公司已成为平顶山市湛河区的“明星民营企业”,连年被评为“诚信纳税企业”,还被列为2009年省重点服务企业。 面对危机 加快发展 为进一步了解该公司的生产情况,记者与塑料瓶车间主任梁自礼一起来到生产车间进行深入采访,并察看设备调试情况。“这是我们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上马的新项目——塑料瓶大输液生产线。它于去年11月开工建设,目前土建工程已全部完工,设备正在进行调试。此外,另有专人正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该项目申报药包材注册证等相关手续,审批后,该生产线有望在2009年年底启动生产。这是我们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慎天贵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 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该公司生产的土霉素下游产品(强力霉素)出口受到严重冲击,价格下滑,致使土霉素生产严重萎缩。为扭转这一不利形势,该公司上马了市场看好的塑料瓶大输液生产线。据悉,该项目投产后,年增产值2亿元,利税2000万元,还可为社会提供再就业岗位200余个。“目前,我们面临着医药行业的整合、转型,形势严峻。这是危机更是机遇!我们在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要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把职工当财富,众志成城,保证职工队伍稳定,为社会尽一份责任。我们有信心迎挑战、度危机,2009年实现年销售收入2.3亿元、利税1300万元的目标,为我市经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慎天贵坚定地说对记者说。 严抓管理 创辉煌业绩 该公司始终坚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坚持以人为本,尽力解决好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充分调动了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该公司以体制改革为契机,大胆进行管理创新,打破旧有模式,实施年度工作任务及质量、能耗等指标与工资奖金挂钩的考核办法。各部门统筹协调、自我约束,员工目标一致、自我加压,形成了团结、和谐的良好发展氛围。同时,为使公司立于不败之地,几年来,公司对环保工作常抓不懈,先后投入近800万元用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水经污水站处理后,实现了稳定达标排放。 8年来,该公司坚持对内抓管理、上台阶,对外树形象、打造品牌。凭借过硬的质量,良好的服务,目前“华利”牌大输液在河南省的市场占有率达75%以上,该公司在河南省大输液生产企业综合排名中,连续多年稳居第一。公司先后获得中国著名品牌(大输液),河南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卫生先进单位、合法权益重点保护单位,平顶山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企业、治安模范单位、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失业保险工作先进单位,湛河区明星民营企业、诚信纳税企业、计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面对挑战 展望未来 为了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河南华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于2007年2月购买了厂区南部与公司毗邻的原平药集团南仓库土地房产,解决了仓库面积不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经过充分调研,总投资5180万元的新建塑瓶大输液生产线项目已于2008年11月正式动工,目前土建工程已完成,部分设备已到位。该项目填补了我省空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无“三废”排放,是医药行业发展的方向,投产后年增产值2亿元、利税2000万元,可安置剩余劳动力200余人。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企业发展面临挑战和考验,医药行业面临重新整合、转型,慎天贵表示:“我们坚信,有困难就有机遇!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支持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以百倍努力保证完成年销售收入2.3亿元、利税1300万元的目标,使公司2009年业绩再上新台阶,努力打造全国知名品牌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