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77期第1版
 
2009年第77期第2版
 
2009年第77期第3版
 
2009年第77期第4版
 
2009年第77期第5版
 
2009年第77期第6版
 
2009年第77期第7版
 
2009年第77期第8版
 
2008年第77期第1版
 
2008年第77期第2版
 
2008年第77期第3版
 
2008年第77期第4版
 

冠心病早期诊断策略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怎样诊断冠心病?
      诊断冠心病须辨别患者为心绞痛还是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发作还是已发生坏死,推断冠状动脉病变为机械性(慢性稳定性)堵塞还是动力性或血栓性(急性不稳定性)堵塞。
      根据临床发病特征和一些辅助检查,能够诊断心肌缺血或梗死。有典型心肌缺血或梗死发作特点的患者仅根据症状就可高度怀疑冠心病,辅以静息和发作时的心电图结果即可确诊。通过静息超声心动图和静息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识别心肌梗死。怀疑有冠状动脉机械堵塞但静息心电图无异常甚至正常者,行运动负荷试验可予以鉴别。
      确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须行影像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管腔狭窄程度、部位和性质,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CT冠状动脉造影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能够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性质、堵塞部位和程度。血管内超声能够显示冠状动脉管壁结构和重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识别易损斑块,这两种均为有创检查手段。
      冠心病诊治中的问题及对策
      冠心病的诊治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和滥诊;检查方法很多,易漏用、误用和滥用;检查结果多样,易误判和滥判;临床指南很多,令人无所适从;治疗选择很多,但不好选,易“不作为”和“过度医疗”;循证医学证据日新月异,把握难。
      诊断时,要有针对性地行相应检查,优化组合检查方法,及时明确诊断,又不检查过度,为及时正确治疗提供客观依据。诊断的核心问题包括:一、有无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二、如何确定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三、有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如何?
      确诊关键是从临床发作特点寻找线索,行负荷检查获得心肌缺血或梗死证据,依据影像学检查获得病变堵塞的解剖学结果,决策是否行血液运输重建治疗。
      询问患者病史最重要,其临床发作特点可明确或提示有心肌缺血或梗死。心肌缺血或心绞痛表现多样,但一过性发作是主要特征,如一过性胸闷不适、胃部不适感、咽堵感、胸骨后发紧等。心肌梗死发作特点为持续性胸痛(超过30分钟),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伴出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若此时患者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可确诊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应尽快行冠状动脉血液运输重建治疗,如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或溶栓治疗,不必等待心肌酶结果。如心电图未表现为典型ST段抬高,也要怀疑非ST段抬高冠状动脉综合征,结合心肌酶或损伤标志物的异常升高可确诊。虽然心肌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最终诊断依据,但常不及时。
      辅助检查必不可少,可提供心肌缺血和梗死的客观证据,要强调观察发作时和未发作时心电图的变化。若未记录到静息心电图变化,应行运动负荷试验,判断有无心肌缺血。负荷试验呈阳性高度怀疑冠心病者可行冠状动脉造影,初步判断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病变,须行血液运输重建者可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应注意,影像学检查虽能提供冠状动脉病变堵塞的解剖学证据,并且是冠状动脉造影和进一步血液运输重建治疗的依据,但不可滥用。
      冠心病早期诊断策略
      怀疑冠心病者,通过临床发作特点结合心电图发作前后变化,多数可确诊,可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决定治疗方式。若上述措施不能确诊,可结合负荷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若患者为冠状动脉综合征,根据心肌梗死发作特点结合心电图示ST段抬高,可确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须尽快行急诊介入或溶栓治疗。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均不典型而不能确诊的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须留观6~12小时,观察心电图、心肌酶和损伤标志物动态变化,确诊为非ST段抬高冠状动脉综合征者,根据情况选择药物治疗、急诊或择期血液运输重建治疗,排除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进一步行负荷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以确诊。
  (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   杨跃进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