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77期第1版
 
2009年第77期第2版
 
2009年第77期第3版
 
2009年第77期第4版
 
2009年第77期第5版
 
2009年第77期第6版
 
2009年第77期第7版
 
2009年第77期第8版
 
2008年第77期第1版
 
2008年第77期第2版
 
2008年第77期第3版
 
2008年第77期第4版
 

糖尿病治疗有“双目标”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中国已成为第二糖尿病大国,目前约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绝大多数。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迅速增加,但整体防治水平相对低下,因此糖尿病防治工作依然十分艰巨。在临床糖尿病的治疗中选择合理、经济、有效、安全和有充足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治疗方法,是提高我国糖尿病治疗水平和合理使用医疗资源的关键措施。

治疗达标降风险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通过长期控制高血糖导致血管病变的其他病因来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强调,糖尿病治疗的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中,心血管并发症尤需警惕。在所有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中,有80%左右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因此,当前国际上十分注重控制高血糖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如最近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正在考虑要求新上市的降糖药物除了证明其降低高血糖的疗效外,还要证明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安全性。
  因此,2型糖尿病的降糖治疗应关注“双目标”,即短期控制血糖的目标和长期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的目标。通过对短期目标的不断维持,以达到长期目标。同时,糖尿病患者还要控制血压、血脂,高危人群还要预防性地使用阿司匹林,并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短期达标和长期收益
  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延误治疗时机。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强化降糖治疗、实现血糖达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权威组织制定的指南和共识中,均将二甲双胍定位成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二甲双胍之所以得到如此高度的重视,除了其经济、安全外,还因为其能够实现“双目标”的科学证据。
  二甲双胍是目前单药降糖效果最好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2%,降糖同时不发生低血糖,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患者还可减轻体重。此外,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和该研究最近发表的 30年观察数据显示,早期接受二甲双胍降糖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可显著下降。霍普金斯大学最新发表的2008荟萃分析结果也表明,二甲双胍是唯一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的降糖药物。因此,二甲双胍是临床指南中唯一被推荐用于糖尿病全程治疗的药物。如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能满意地控制血糖,可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其他的口服药物和胰岛素。
  迄今为止,二甲双胍已经被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达50年。其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二甲双胍对代谢药物的主要器官肝脏和肾脏均无毒性作用。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轻微,初次使用该药的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但可以通过剂量调整来减轻,例如,从小剂量750毫克/天开始使用,等两三天副作用消失后,再增加到1500毫克/天的常规剂量。该药物还可以通过在餐中和餐后服用来减轻胃肠道不适。
  二甲双胍的罕见副作用是乳酸酸中毒,如果注意不在严重缺氧、严重感染、肝肾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的患者中使用,就能避免其发生。
    (摘自《健康报》   纪立农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