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77期第1版
 
2009年第77期第2版
 
2009年第77期第3版
 
2009年第77期第4版
 
2009年第77期第5版
 
2009年第77期第6版
 
2009年第77期第7版
 
2009年第77期第8版
 
2008年第77期第1版
 
2008年第77期第2版
 
2008年第77期第3版
 
2008年第77期第4版
 

都德与牙医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近日,笔者读到一则小故事:著名作家汪曾祺晚年牙齿不好,经常要去“拜访”牙科诊所。和其他患者一样,汪老见了牙医总是战战兢兢的。一次他被唤进诊疗室,突然发现医生桌子上有一本折了角的《都德短篇小说》,心情顿时轻松下来。
  在汪老看来,一位懂都德的医生,必有一定的人文素养;而有人文素养的医生,大多会对生命抱有崇高的敬畏。他对病人的态度会是温和的,服务会是细致的。这样的医生懂得在医治疾病之余,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
  医学家研究的对象不是冰冷仪器、枯燥数字,而是活生生的病人。很多时候,医生一句宽慰的话、一个温暖的笑,足以使病人重燃希望。可现实生活中,有些医生给人的感觉不免有点冷漠,或少言寡语,或难露笑容,少了些许人情味。
  近年来,尽管我国医学教育的人文社会类课程已从无到有,但比例仍不足总课时的5%。专家认为,医学教育涵盖自然科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孕育出的医生才既有妙手又有仁心。
  唐代药王孙思邈有句名言:“大医精诚,厚德载物”。精者,医术高明;诚者,医德高尚。著名肺癌专家廖美琳教授总记得,自己刚做医生时,老师吴善芳教授应看到病人术后骨瘦如柴,亲自熬上浓浓的罗宋汤,端到病榻前。这充满温情的一幕,不时鞭策廖美琳:为医,要富于人文关怀。
      (摘自《解放日报》 顾泳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